日期:[2019年01月1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古庙中的介休气象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发展我国的气象事业,开始在全国进行气象站网建设。当时气象部门属军队建制,1953年由山西省军区勘测,确定在介休设立介休气象站,站址选定在介休城北花园村孔明庙。
    孔明庙建于乾隆十八年(1728年),年久失修,院内杂草丛生,房屋残损,正殿内尚有一玺泥雕佛像,显得有些阴暗,庙前有一座七层高塔,称史公塔,是该庙的一个显著标志。
    1953年6月,山西省军区派晋中军分区梁干事带领从军事气象培训学习毕业的军人学生,袁鑑清、周从尧、邵孟容、朱嘉敏、葛贵宝5名技术人员来介休建站。他们均20岁左右,借住在附近一家农场。
    投入气象站的建设后,他们开始维修古庙、清理环境、除草铺路、平整观测场地、搭建观测平台、安装仪器、绘制图表、勘测目标物等,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53年底顺利建成介休气象站。
    1954年1月1日零时,介休气象站正式开始工作,记录下介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气象记录。随后,介休气象站向上级气象台和部分军民航机场发出了介休的第一份气象电报。欧亚天气图上第一次显示出介休站点的气象要素,从此拉开了介休气象事业的序幕,开创了介休气象工作的历史。孔明庙成了介休气象工作的起源地。
    工作开始以后,根据需要,人员不断交替调整,先后又有董树茂、宋倩茹、朱汉城、宋永林、胡开维、邓立荣、徐天立等来介休工作。他们在古庙的支撑和陪伴下,披星戴月,日夜坚守,刻苦工作4年之久,为介休气象事业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资料,为上级气象台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天气报告,圆满完成了十几个军民航机场的航危报拍发任务,为保障军民航机场飞机的安全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座古庙中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
    1958年,因观测环境的改变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介休气象站迁址到宋古乡三道河村。紧接着,孔明庙也受到介休市政府的保护,并在2006年重新维修,恢复原貌,焕然一新,更名为胜因寺。如今,胜因寺不仅是介休的一大文物古迹,还是介休气象站旧址,焕发出特有的英姿和魅力。 陆引先(晋中市委老干部局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