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1月1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瞎汉”父亲

  父亲是家中的老大,有三个弟弟。爷爷奶奶不满40岁便相继去世了,当时,父亲才十五六岁,我四叔才三四岁。农民出身的父亲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话,扛长工、短工苦度日月。因为没有钱雇私塾先生,父亲一辈子是个“瞎汉”。
    翻身解放分得房屋和土地时,父亲打心眼里感恩共产党、毛主席,光荣军属(二叔1946年参军)的牌匾一直悬挂在家中。父亲深知“你哄我的地皮,我哄你的肚皮”的道理,不惧吃苦受累,精耕细作土地,收获的蔬菜、打下的粮食总比别人要多。父亲当生产小队长数十年,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带头苦干实干,成了小有名气的“劳动模范”。“农业学大寨”那年,父亲前往大寨参观归来,尽管腿脚肿了,还是乐呵呵地要人们学习大寨改天换地的愚公精神。
    村子里收获杏、槟果的季节,父亲挑担五六十里前往矿山叫卖;农闲时节,贩些针头线脑等小物件,挑起货郎担走村串户去卖。父亲不仅踏实肯干,而且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为他人捎带卖擦萝卜、土豆的礤子,他竟学会了做礤子、礤框子。父亲做的礤子耐用好使,倍受周边村寨、矿山人的欢迎;他照着缝补袜子用的袜板,自己做了袜板和鞋楦,对比下来,尺寸、分量竟丝毫不差。
    父亲能够破解四道数学题:a:鸡兔三十六,共一百条腿,问鸡几只兔几只。b:一根绳子量井深,单展开长丈二、双折住短八尺,问绳长多少井深多少。c:十斤的油篓七斤的罐,三斤的把提分一半,怎么分。d:一百个和尚吃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吃三个、小和尚三个吃一个,问大和尚几个小和尚几个。这些大多“瞎汉”破解不了的难题,父亲都能给出答案。
    父亲谦和大度、与人为善,朗朗笑声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公道正派,“宁可自己吃亏,绝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
    无论家里还是家外,行走间还是干活间,父亲都会哼唱山西梆子老戏曲片段。在秧歌队伍里饰演拉花女,优美的身段、娴熟的动作,令观众啧啧称赞。老年竟还成了拉花“教练”。
    父亲母亲一起侍奉他们的奶奶度过艰难的1960年,他们的奶奶活到了九十多岁。
    “瞎汉”父亲不许我们随意丢弃有字的纸,更不准用它当手纸。他十分羡慕、崇拜文化人,常对我们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上学。”大哥考入怀仁中学,要去串联时,父亲竟去信用社有息贷款25元。足见父爱如山。
    猛然间想起那句歌词:“但愿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希望下辈子,我还做他的儿子。 王新有(大同市委老干部局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