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7月2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今日周刊

  [头条提示]
    316万忻州民众不会忘记,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宋家沟视察。总书记对乡亲们的殷殷号召,绵绵厚望,时刻印在忻州4万多名离退休干部心里。他们纷纷表示: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与在职干部合力书写一份份沉甸甸的 “忻州答卷”。
  
    316万忻州民众不会忘记,一年前的那个美好时节——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宋家沟视察。临别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宋家沟新村小广场上非常亲切地对在场的群众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党中央就是要带领大家一心一意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殷殷号召,绵绵厚望,时刻印在忻州4万多名离退休干部心里。他们纷纷表示: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我有责任助力,与在职干部合力书写一份份沉甸甸的“忻州答卷”。
  绘制“扶贫乐龄树”
    将绿化花果山的思路绘制在树上,形成了“三个一”的脱贫架构:一个模式,一个转型,一片爱心。
    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山西一周后,忻州市即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了一场“助力脱贫攻坚,设计乐龄人生”演讲大赛。参赛者中有位来自岢岚县的代表,张文翰,他以《“乐龄树”,我们助力脱贫攻坚的航标》为题的演讲引发了评委和观众的浓厚兴趣和一致好评。
    去过岢岚县花果山老干部活动基地的人,都会被挂在墙上的那株“乐龄树”所吸引。它“根深叶茂”“枝干分明”,清晰地绘制出老干部退休后跻身脱贫攻坚战线这一新活法。
    张文翰是岢岚县农委原主任,对“乐龄树”情有独钟。他解释道:“我们按照市委老干部局倡导的人生设计法——乐龄树,将95名老干部、老党员绿化花果山的思路绘制在树上,形成了‘三个一’的脱贫架构:一个模式。成立花果山脱贫技术服务队,服务队下设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技项目四个小组。由28名技术专家对接9个乡镇、23个村、61个贫困户和两个养殖场。一个转型。将花果山4个果蔬大棚经营权转交给贫困户,打造出‘老干部指导+贫困户经营’的油桃、葡萄示范种植园。一片爱心。用教育扶贫方式,先后筹资50万元,帮助113名在校贫困学生圆梦。”
    一株以描绘团队扶贫梦想的“乐龄树”,丰富了岢岚县近百名老干部的退休生活。近一年内,张文翰两次受省委老干部局邀请授课;在忻州市及5个县级培训班上授课;《农民日报》刊发题为《山西岢岚迎来“银发农业”新业态》的长篇报道,充分肯定其脱贫情怀和扶贫效果,时任副省长郭迎光还专门批示:“要以此为样本,研究总结吕梁山北部地区结构调整的路子。”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级老同志座谈会上,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高度赞扬了全市老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并形象地赞扬他们为“新八路军”。
  当好“致富活财神”
    把脱毒马铃薯做成了全县公认的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被当地人称赞为“河曲的袁隆平”。
    忻州老干部工作有一张名片——“人生设计”。有一大批老干部将“人生设计”锁定在“用晚年精力和智慧助力脱贫致富”上。他们用鲜活的脱贫精神,激励着自己,激励着贫困户,激励着在职干部。
    在河曲县,提起张满贵,人人竖起大拇指,农民朋友更是对他称赞不已。他退休11年,创业11年,以自己创办的兴农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把脱毒马铃薯做成了全县公认的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被当地人称赞为“河曲的袁隆平”“农民的活财神”。
    与张满贵交流,他的话题总离不开“以脱毒马铃薯为伴,分享快乐”,并以“做人立业、贵在恒心,抱一守终、必有所得”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他先在河曲县赵家沟村试种脱毒马铃薯并一举成功。当地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年收入十几万元的“暴发户”在那里已不新鲜。之后,在他的努力下,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中又爆出大新闻:“晋薯16”平均亩产在4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到8060斤,单粒最大的有6.4斤,农民形象地称之为“西瓜山药”。
    为让缺钱、缺技术的贫困户在脱贫路上不掉队,他主动与两个贫困村结成对子,无偿资助25个贫困户价值两万多元的脱毒薯种1万多斤,并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手把手教会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技能。
    好产业不能只在墙里开花,张满贵把眼光放得更远,让脱毒马铃薯逐步扩展到山西其他8个市的部分县,还推向了黑龙江、甘肃、四川、内蒙古等7个省区,为那里的农民脱贫增收提供了优质种源和种植技术。
    他始终心怀梦想:在有生之年实现农民增收1.2亿的“科技富民梦”;建设三晋一流种薯基地的“中国品牌梦”;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的“科技创新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传递“爱心接力棒”
    连续 12年专注经营“互联网+”助学扶贫,搭建了捐赠、捐助、捐资三个平台,“烹制”出泽润学子5.5万人的爱心助学“大蛋糕”。
    汇聚爱心,助学育人,是忻州老干部助力脱贫攻坚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原平市的石建华就是教育扶贫的典型代表。
    石建华从原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后没有清闲,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学业是他晚年的特殊爱好。他领办了原平爱心助学站,创办了中国助学网,连续12年专注经营“互联网+”助学扶贫,搭建了捐赠、捐助、捐资三个平台,“烹制”出聚集社会资金1650万元、泽润学子5.5万人的爱心助学“大蛋糕”。
    石建华能将教育扶贫事业做大做强,值得说的因素有三:一是甘当“贴面厨子”。办站初期,石建华从家里拿来电脑、相机,先后个人出资18万元购买办公用品。现在站里有钱了,他却从来不拿一分钱的工资补助,连联系业务产生的手机话费也是自掏腰包。二是传递“爱心承诺”。贫困学子受资助时,都要郑重签订《爱心传递承诺书》。一些受助生参加工作以后,稍有经济能力便纷纷捐款捐物,用于资助更多的学子,滚动传递着爱心接力棒。三是组建“智库支部”。助学站的健康成长,迎得了更多的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陆续有30多名县处级退休干部加入到了智库党支部。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不计报酬,献计建言。
    “智库支部”的集体策划赋予助学站新的定位,即不只是扶贫济困,更注重培养人才;不只是倡导感恩,更注重爱心传递;不只是注重经济资助,更注重素能提升;不只是搞“输血”济困,更注重“造血”功能。作为新任智库党支部书记,石建华对今后发展信心满满。他会同党支部一班人拟建一座百米爱心墙,要将爱心墙打造成原平市的“爱心地标”。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能够让社会广泛关注的典型,仅仅是忻州老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大潮中的几朵浪花。据初步统计,忻州市有10000余名老干部通过各种帮扶、授技、捐助、慰问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共筹集和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到30余万人。“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我有责任助力,交好乐龄答卷”,成为新时代忻州老干部的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