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7月2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倾听随迁老人的心声”系列报道之“纠结”

从“养儿防老”到“带孙防老”

  “好不容易带大自己的孩子,盼着他们成家立业,自己也能安享晚年。谁知,还完儿女的‘债’,孙辈又找来,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58岁的戴玉兰说这话时,满脸“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如今的家庭结构中,照顾孙辈的重担很自然地压在了老年人的肩上。老年人担起看孙重担的原因多且复杂:被亲情绑架、把看娃当成义务、误解了情感需求、作为“老了有人管”的保障……
  催生的结果是被“绑定”
    戴玉兰是我省运城人,2012年,其唯一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和山东省邢台的一个男孩一起回到了运城。在工作还未稳定的情况下,二人执意领了结婚证。婚后,小两口在太原安家,一心扑到工作上。
    2014年,小两口的工作已基本稳定,戴玉兰见他们还没有要孩子的打算,便开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那会儿,看到邻居都添了孙辈,我和她爸也着急了,想早点儿抱上外孙。”
    经过戴玉兰半年的“劝说”,小两口终于同意要个孩子。十月怀胎,时间过得非常快,没多久,就到了女儿的预产期。为了照顾女儿,戴玉兰夫妻俩简单收拾了些东西,就从运城赶到了太原。他们刚到太原的第二天,外孙就呱呱坠地了。一家人无比兴奋,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从山东赶来。
    戴玉兰原以为,外孙的爷爷奶奶会留下来照顾自己的孙子。谁知,他们只是看了一眼,留了点钱,第二天就回老家了。
    从那天起,照顾外孙的重担就压在了戴玉兰夫妻的肩上。前5个月,戴玉兰和女儿一起照顾外孙,丈夫负责买菜、做饭。女儿上班后,照顾外孙的责任就完落在了老两口的身上。“照顾孩子的事情,女儿、女婿从来没有和我们商量过,也没有征求过我们的意见,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我们尽管不愿意,也只能接受。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习惯了,要是一下子放开手,就显得不近人情。再说了,我就这么一个闺女,一方面,我心疼她,想尽量帮她多分担些;另一方面,要是因为这些生活琐事‘得罪’了她,以后我们咋办?”戴玉兰说,外孙一岁生日那天,她曾提议把孩子给奶奶爷爷送回去两天,这样自己和老伴儿也可以回家休息几天。谁知女儿回了一句:“当初是你们让我生孩子的,而且你们也知道我们俩工作都忙,带孩子这事你们不能推脱……”
    现在,戴玉兰的生活作息和外孙是“绑定”的,外孙要起床、喝奶、吃辅食、换纸尿裤、下楼晒太阳、睡觉……戴玉兰必须时刻陪同。
    因为照顾外孙,戴玉兰和老伴儿都住在了女儿家,自己的家里则完全没人管。她和老伴儿都很想回家,他们想念和邻居们坐在一天聊天、打麻将的日子,可“放假”于他们而言,基本上是“浮云”。
  多看个孙子多一份保障
    蒋慧萍是山东菏泽人,今年63岁,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儿子家在山西省太原市,两个儿子都有了孩子。大孙子今年9岁,住在哈尔滨。小孙子今年两岁,住在太原市。“为了两个孙子都照顾到,我一年跨两个省,跑两个市。”7月10日,蒋慧萍从哈尔滨市坐火车到太原市,来照顾小孙子。
    小孙子还未出生时,蒋慧萍常年在哈尔滨照顾大孙子。两年前,小孙子出生后,蒋慧萍便开始了在哈尔滨市和太原市之间来回跑的生活。大孙子上学期间,她迁到哈尔滨;大孙子放假,她再迁回太原市。每年基本要跑两个来回。“老伴儿去世得早,孩子们成家后,家里就剩我一个人了。在家也是一个人,不如出来帮忙带孙子,也能给自己找点事做。”蒋慧萍说。为了照顾孙子,她把家里的一亩地交给弟弟家种,自己则过上了随迁生活。
    当记者问她“这样两地跑着带孙子累不累”时,蒋慧萍笑了笑说:“怎么不累,现在带娃娃和我们那会儿可不一样了。那会儿,我们只要把孩子扔在院子里,让他们自己玩儿就行了,现在一步也不敢离开。”
    不过,即使再累,蒋慧萍也得坚持,她在记者耳边小声说:“还不是为了将来我老了,走不动道或者躺在床上时,儿子和儿媳妇也能为我养老送终。两个孙子我都带,我就想着万一一个不孝顺,还有另外一个。”
    对于女儿,蒋慧萍心里满是亏欠。女儿也在哈尔滨,但她没有帮女儿带过一天孩子。去年,在哈尔滨照顾大孙子期间,她因为心脏病住院。大儿子和儿媳妇请假照顾她,二儿子也特意请了半个月假跑去照顾。女儿则仅去看望过她一次,还说,之所以不会专程照顾,是因为生孩子的时候,母亲没有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照顾孙辈,好多随迁老人放弃了广场舞,学习起了智能手机。有的甚至成了孙子的专职陪读,孙子在学校里上学,他们坐在校门外等待,不论冬天多么寒冷,夏天多么炎热,每天上午两门课,下午两门课,从不缺席。他们把照顾孙辈当成了未来被照顾的交换条件,因此,照顾起孙辈来,无怨无悔。
  法律没有规定老人有照看孙辈义务
    从如今社会的家庭结构和观念来看,看孙子正在成为一个杂糅着亲情、道德、法律的社会问题。山西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王继发老师分析,第一个例子提出一个问题:不看孙子是否真的不近人情?第二个例子提出一个问题:看孙子是得到赡养的必要前提吗?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王继发表示。
    其实,对带孙子有“拒绝能力”的老年人,大部分有固定收入。他们的“拒绝”也不是百分百的,他们乐意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只是拒绝让自己变成看娃工具,让看娃成为自己晚年生活的负担。
    而愿意给子女带孩子的老年人中,大部分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他们的“愿意”是基于“私心”:一方面是亲情;另一方面是对于晚年是否会被赡养的不确定。甚至还会出现更“理性”情况:老年人专选回报能力较大的子女帮他们带孩子;有老人趁帮儿女看孩子的机会提前住进儿女家,在身体尚可的年纪帮忙带孩子,孩子长大了,自己也就老了,自然就在儿女家养老。
    如果说曾经的“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那么现在的“带孙防老”则成了隐形规律。而这并不利于积极老龄观的形成,也不符合法律。太原市诚信律师事务所郭威望律师表示,我国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老年人对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老年人帮子女带孩子不是义务,而是出于对子女的疼爱,如果老人不愿付出,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儿女都不能苛责。
    同时,不论老人是否愿意给儿女带孩子,儿女都不应该把这当成老人年长后赡养义务的交换条件。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都有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赡养责任;在赡养老年人这个问题上,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的强制义务,是不论老人是否帮儿女带孩子,儿女都应尽的义务。 晨报记者乔静涛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