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1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从历史底蕴中“下载”生活空间

2017年起至2018年4月山西博物院累计参观量达165万余人次
  在激发文化自信、开展文化共享方面,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可能是山西这片历史文化沃土的“唤醒者”“开发者”。
    如果非要给坐落在省城的大型场馆来个人气排名,山西博物院一定在前三甲。
    5月17日,来自山西博物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参观量为112.1596万人次;2017年参观量为121.7711万人次;2018年前4个月参观量达到43.3497万人次。
    这是一组数据,也是一个成果。在激发文化自信、开展文化共享方面,这个数字说明,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可能是山西这片历史文化沃土的“唤醒者”“开发者”。
    如何连接更多的“唤醒者”?一张导览折页,一个知识点,一段两分钟的视频短片,一堂有趣的公益讲解课,一出新编历史剧,一次动手体验活动,一件可爱的文创产品,一场专业的讲坛……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研究员,带领公众从一个“点”出发,开拓出广阔的思维空间,开拓出生活的“远意”。
    那么,参观博物馆有什么用?答案是:无用,无功利之用。你心无杂念地站在一件展品前,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属于自己的独有的体验,无关对错,只有真实。
    博物馆是一个建筑,也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精神依托,还是一个空间——今天的我们太需要空间了。日子是市井的,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排着大长队去看一个展览,去营造“空间”。从山西博物院“乌泱乌泱”的观众就可看出。
    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博物馆“画风”转变,从“高冷范儿”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讲解活动以“约会”的形式出现;教育活动里加入了手工制作;文物变成了“萌宠”,比如山西博物院馆藏的被称为“史上最萌文物”的鸮卣酒器,衍生出的文创产品“鸮卣立体水杯”就深得观众宠爱。而且,“鸮卣”文创产品已开发到第四代。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实现全新的连接,即是用多元的手段,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唤醒”,从我们的历史底蕴中“下载”更多空间,从我们的参观活动中体验到更多人与人之间良性的情感。
    正如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所说: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从库房到展厅,不叫“活”起来;讲出来,让更多人对它感兴趣,对它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兴趣,这才叫“活”起来。
  晨报记者赵璨
    山西博物院的伙伴们是如何依托职业精神、聪明才智,从历史底蕴中“下载”生活空间的呢?一起看看右图的“活动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