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3月3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抗战老兵一封信41年后才送到战友手中

  今年1月21日,一位抗战老兵在41年前寄出的一封信终于被送到他的战友手中。而此时,寄信人已去世36年。
    充当“信使”的是省城市民、集邮爱好者靳凌震。3月26日,他向生活晨报记者讲述了这封信的幕后故事。
  惊喜:得到一封41年前写的信
    当日,记者在靳凌震工作的铁道大厦见到了他。说起当“信使”的故事,靳凌震笑着表示,就在刚才,他还和信的主人、抗战老兵蔺洛涛的大儿子蔺承恩通了电话。“我现在和蔺老爷子就和一家人一样,他的3个儿子和我就像亲兄弟一样,经常联系。”
    说起这封41年前寄出的信,40岁的靳凌震笃定地认为这就是缘分,是冥冥之中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这封信寄出时,我还没有出生。”
    2013年,靳凌震乔迁新居,一位知道他有收藏邮票古钱币爱好的朋友把一封1977年写的信送给他作为贺礼。因为信是拆开的,出于好奇,他看了信的内容。这是一封写于1977年1月15日的信,是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寄出的。从内容上看,是一位名叫王锡龄的人寄给蔺洛涛、慧芳两个人的,内容朴实亲切,充满感情。
    上网搜索后,靳凌震坐不住了:写信人王锡龄是原国民党少将师长、新乡起义亲历者,而收信人蔺洛涛是他的战友。不知道这封信怎么没有寄到收信人手中,他决定把信送给蔺洛涛老人。
  寻找:漂泊41年的信找到主人
    靳凌震梳理了一下,最有价值的线索就是收信人的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八府仓街13号。由于不知道蔺洛涛老人是否健在,是否仍然居住于这个地址,他决定在网上发布寻人信息。但让他沮丧的是,从2014年在百度开封吧发布信息后,一直没有任何回应。
    2017年12月,在整理藏品的过程中,靳凌震又看到了这封信,他重新萌发寻人的想法。“这事成了我的心病,我必须找到老人,让他知道他的战友一直惦记着他。”于是,靳凌震又开始在百度上发帖,连续发了3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的寻人终于有了回应,蔺洛涛老人的孙子看到帖子后,联系了他。详细询问之下,靳凌震得知,老人仍然健在,而且地址也没有变。本来,靳凌震想把信寄给老人。但一想,万一丢了就麻烦了,他决定亲自拜访老人,将信交到他手中。
    今年1月21日,带着这封漂泊了41年的信,靳凌震来到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蔺洛涛老人家中。
    97岁高龄的蔺洛涛老人,平时和3儿子生活在一起。虽然行动不便,但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从靳凌震手中接过信后,他非常高兴,一个劲儿地说:“没想到到现在才收到这个老头的信。”
    老人用“老头”称呼王锡龄,可见两人的关系不一般。蔺洛涛表示,他俩既是朋友也是战友,而且“我还是他的恩人了”。
    得知王锡龄已于36年前病逝后,老人沉默良久,拉着靳凌震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
  揭秘:两位老兵的传奇经历
    在蔺洛涛老人家里,靳凌震和他聊了很久,也知道了老人和王锡龄之间的传奇故事。“1977年,王伯伯还专程从北京来开封看望过我的父亲母亲。”蔺洛涛老人的儿子蔺衡说。没想到的是,那次见面,却成了两位老兵最后一次相聚。
    靳凌震介绍,蔺洛涛生于1921年8月,河南省巩县(现巩义市)康店乡曹柏坡村人。1938年,17岁的蔺洛涛在河南省巩县黑石关中学上学。那时正值抗战时期,看到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满怀报国热情的他毅然离开了校园,来到当时迁至西安的东北大学。在那里,他参加了国民党“中央战干团”,毕业后被分配到第八战区兰州陆军第42军司令部秘书处,后调任第42军秦岭守备军司令部少校参谋。1945年,他随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到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接受日军投降。1950年,蔺洛涛考入河南大学,毕业后在开封市厂尚小学、开封市七中、开封市十五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于1989年离休。
    王锡龄是原国民党少将师长、新乡起义亲历者。根据相关资料,王锡龄生于1908年,河南项城人。他行伍出身,1940年11月任国民党第68军暂编36师3团上校团长,1944年任南舞师管区副司令,1945年10月任河南省军管区少将参谋,1946年5月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8年6月任豫北师管区副司令,1949年1月任第40军264师少将师长,当年5月5日在河南新乡参加起义。他后来任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战术研究员、河北省水利厅副科长、河北省政协委员,1982年在北京病逝。
    记者采访了解到,1946年4月,蔺洛涛在王葆真 (时任第五战区顾问、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随后,王锡龄也加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蔺洛涛投诚。1949年,蔺洛涛会见时任第40军264师少将师长王锡龄,说服其于同年5月5日在新乡率部起义。
    靳凌震告诉记者:“老人对我说得最多的是只有国富民强,国家才有和平。这次送信经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生难忘。”靳凌震说,返回太原时,老人的三儿子表示,父亲的生日即将到来,希望他到时候能来为父亲祝寿。“刚刚老人的大儿子蔺承恩和我打电话还说起这件事,到时候我一定要去,我现在也是蔺洛涛老人的忘年交了。”靳凌震笑着告诉记者。
  晨报记者王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