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活动中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一、化学毒物的危害
1.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在短时间内或一次性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种中毒往往由生产事故造成,症状严重且发展迅速,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常见的能够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毒物包括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2.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则是由于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症状不明显,但长期积累后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常见的慢性中毒症状包括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等。
3. 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发病时间界限不清晰,同样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这种中毒多因长时间接触较低浓度的有毒物质。
二、预防措施
1. 控制危害源。预防职业性化学中毒的最根本措施是控制危害源。企业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有毒物质的产生。对于必须使用高毒原料的工艺,企业应强化局部密闭或通风排毒措施,确保有毒物质不逸散到工作环境中。
2. 降低毒物浓度。对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生产作业,企业应尽可能实现密闭生产,减少有毒物质的逸散。同时,企业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有毒物质排出工作场所。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确保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加强个体防护。个体防护在防毒综合措施中起辅助作用,但在特殊场合下却具有重要作用。劳动者应正确佩戴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和皮肤防护用品等,以减少有毒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4.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通过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增强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预防能力。同时,企业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禁忌证或职业性损害。
5. 应急处理。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一旦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企业应立即启动预案,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结语
职业活动中化学毒物的危害不容忽视,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企业应积极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劳动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共同维护自身健康权益。
杜雨霞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