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手术后如何正确护理?
一、术后监测与生命体征管理
术后,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计划,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状态。例如,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体温的变化则可能提示感染的发生。
二、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促进术后活动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护士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确保患者在舒适状态下休息和恢复。同时,患者也应主动向医护人员报告疼痛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镇痛药物的使用,患者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三、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胃肠道手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术后初期,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禁食或流质饮食,待肠蠕动恢复后再逐渐过渡到固体饮食。患者的具体饮食计划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制订,并遵循以下原则:
1. 清流质饮食。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先饮用少量水或清流质,如米汤、藕粉等。每次4-5勺,逐渐增加至每次50—80毫升。
2. 全流质饮食。1—2天后,患者逐渐过渡到全流质饮食,如稀粥、鱼汤等,每次100—150毫升。
3. 半流质饮食。再过1—2天,患者可开始进食半流质食物,如鸡蛋羹、瘦肉粥、蔬菜泥等。
4. 软食与正常饮食。随着身体的恢复,患者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正常饮食。在此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和高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四、早期活动与运动
适当的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在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床上轻微活动,如翻身、拍背、活动四肢等。次日,患者可在他人协助下,从床上坐起做微量活动,如伸屈四肢、咳嗽、排痰等。如无不适,患者第二天可下地在床边慢慢走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五、深呼吸与咳嗽训练
术后早期,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和手术对身体的创伤可能导致呼吸功能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有效地深呼吸和练习咳嗽,以促进肺部扩张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运动不少于30分钟,可分次进行。如因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排痰,患者可用双手对压伤口,深吸气后再用力咳痰。
六、伤口护理与预防感染
手术伤口的护理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伤口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出或感染迹象。护理人员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伤口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手卫生,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换药,并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必要时,护理人员按照医生指示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七、心理支持与情绪管理
胃肠道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尤其是长时间住院和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倾听他们的担忧和焦虑,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必要时,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共同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八、定期复诊与随访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复诊时,医生会进行详细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此外,患者还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结语
胃肠道手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科学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遵循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迎接健康的未来。
曾静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