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麻醉,让高龄手术不再是“禁区”
一、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21.1%,65岁以上老人占比为15.4%。老年人群伴随增龄性脏器功能衰退以及并存疾病,导致脏器功能进一步损害,这使得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病死率较成年人增加3至5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5至10倍。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为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精准麻醉的定义与重要性
精准麻醉,即个体化给药,是指针对每位患者采取不同的给药方式,外加现代化的给药及管理手段,以达到精准麻醉的效果。这包括利用现代仪器,如B超或神经刺激仪定位,设定所需麻药区域,给予少量药物即可达到所需麻醉作用。精准麻醉不仅要求麻醉前精准计算麻醉用药剂量,更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现代化仪器精确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准麻醉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显著降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龄患者而言,精准麻醉更是他们顺利度过手术期的关键。
三、精准麻醉在高龄手术中的应用
1. 术前评估与准备
高龄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降低,手术风险增加。因此,在术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各系统功能的检查,尤其是关乎生命的呼吸、循环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否能耐受手术麻醉。同时,麻醉医生还需要与手术医生共同制定麻醉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更要制定出精准化、个性化的麻醉实施方案。
2. 麻醉方式的选择
高龄患者的麻醉方式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选择全身麻醉;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椎管内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例如,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复合区域阻滞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麻醉方式,既能减少患者整体住院日,又能减少术后疼痛。然而,由于老年患者术前并发症较多,很多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会存在引发椎管内血肿的风险。因此,麻醉医生可以采取细针腰麻的办法,减少椎管内穿刺的损伤及相关风险。
3. 术中监测与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同时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进行分析处理,确保患者平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此外,麻醉医生还需要通过现代化仪器精确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肌松程度等,以便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方式,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术后镇痛与康复
术后镇痛是高龄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精准麻醉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还能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例如,通过多模式镇痛技术,结合多种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四、精准麻醉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多地医院成功完成了多例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例如,柳铁中心医院曾成功为一位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进行腹腔镜肠造瘘术,通过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喉罩静脉全麻,实现了精准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始终保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又如,某医院麻醉科成功为101岁超高龄老年患者的直肠手术实施麻醉,通过精确的麻醉方案和应急措施,手术圆满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五、结语
精准麻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精确的术中监测与管理以及有效的术后镇痛与康复,高龄手术不再是“禁区”。然而,精准麻醉的实现还需要麻醉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完善的医疗团队。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精准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高龄患者受益于精准麻醉技术,重获生命的希望。
龙小菊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