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2月0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外耳道炎护理秘籍:告别疼痛,重拾健康

  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耳道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正确护理,那么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因此,患者掌握外耳道炎的护理秘籍,对恢复健康耳朵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外耳道炎的成因、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告别疼痛,重拾健康。
  一、外耳道炎的成因
  外耳道炎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
  1. 环境因素。空气湿度大、温度较高影响腺体的分泌,降低局部防御功能,使微生物易于侵入。
  2. 外耳道受损。沐浴、洗头或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破坏皮肤角质层,导致微生物侵入。此外,公众挖耳或棉签插入耳道也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引起感染。
  3.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患有慢性肾炎、糖尿病、贫血等疾病,外耳道抵抗力会下降,更易感染。
  二、外耳道炎的护理秘籍
  1. 保持耳道清洁干燥
  清洁方法:公众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洗耳朵外部,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插入耳道,以免划伤皮肤或堵塞耳垢。如果污秽或痂皮堆积,那么公众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洗澡时,公众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分进入耳道。干燥环境:保持外耳道干燥是预防和治疗外耳道炎的关键。公众避免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如游泳池、浴室等。在洗头或游泳前,公众可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污水进入。
  2. 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根据外耳道炎的病因,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药物直接分布在外耳道皮肤表面,以达到消炎、消肿的目的。对于真菌感染,患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在使用药物时,患者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消炎止痛:如果外耳道炎疼痛明显,患者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不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物理治疗
  冰敷:外耳道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冰袋对耳朵周围进行冰敷处理,使血管收缩,缓解局部疼痛。
  吸引器吸引:如果因外耳道炎而致耳道内有大量分泌物堆积、堵塞,挤压耳道可引发疼痛。因此,患者可以用吸引器尽快将耳道分泌物吸干净,减轻局部压迫,起到止疼的效果。
  4. 饮食与作息
  饮食调理: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绿叶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同时,患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充足睡眠:公众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
  5. 注意事项
  避免抓挠:耳部瘙痒时,公众一定不要用手去抓,以防止发生感染。必要时,公众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盐水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
  避免接触过敏原:部分外耳道炎患者可能对某些物质过敏,如化妆品、洗发水等。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以免加重病情。
  情绪稳定: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6. 定期复查与康复训练
  定期复查:外耳道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复查也是检查是否存在并发症的重要途径,如中耳炎、乳突炎等。
  康复训练:部分外耳道炎患者可能存在听力下降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如佩戴助听器、进行语言训练等,以提高听力水平。
  三、预防外耳道炎的措施
  1. 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公众避免频繁使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2. 保持外耳道干燥:公众避免在脏水中游泳,洗头、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分进入。
  3. 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 及时治疗耳部疾病:对于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等耳部疾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
  外耳道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但通过正确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恢复健康。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合理用药、注意饮食与作息、避免抓挠和接触过敏原、定期复查与康复训练以及采取预防措施,是告别疼痛、重拾健康耳朵的关键。希望本文的科普内容能对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刘丽娜 广西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