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能发现哪些疾病?
一、肾脏疾病
尿液检查是患者及时发现肾脏疾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该检查可筛查以下几种疾病:
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在尿液常规检查中,这两种疾病以红细胞、血红蛋白反映。检验人员通过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可以发现尿液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还是尿道、膀胱等其他位置。与血液检查肾功能相比,尿液检查能让公众及早发现肾小球肾炎,这是因为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当2/3的肾脏出现损害,才导致血液指标异常。在肾脏出现损害早期,尿液的检测指标即可出现异常。
2.肾结石
公众若在尿常规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大量草酸钙、磷酸钙及尿酸等结晶,就要警惕肾结石疾病,因为这些结晶高度提示体内存在相应类型的结石。并且,大多数肾结石患者可以在检查报告中看到红细胞这一项。
当肾结石合并感染时,尿液中还可能含有脓细胞。此时,检验人员可以通过尿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指导医生用药。
3.肾衰竭
检验人员可在肾衰竭患者的尿液中检测出红细胞、血红蛋白。更有价值的指标是管型,尤其是蜡样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液排出,称为管型。
二、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疾病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检验人员对此类尿液进行检测,可发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并且亚硝酸盐呈阳性。检验人员通过尿液微生物检查可以培养病原体,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从而指导医生用药。
三、糖尿病
正常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应为阴性。尿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尿液葡萄糖呈阳性,则提示患者可能患糖尿病。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调节血糖,使血糖过高,进而导致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也会升高。不过,尿糖只能用于提示糖尿病。医生诊断糖尿病还需要让患者检测血液的血糖值。
四、肿瘤
1.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肿瘤抗原、核基质蛋白-22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尿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提示被检查者是否存在尿路上皮肿瘤。若检验人员在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发现癌细胞,医生就可以诊断患者患泌尿系统癌症。
2.多发性骨髓瘤
尿液常规检查中的蛋白质项目阳性,可以提示多发性骨髓瘤疾病。此类患者还要进行尿蛋白电泳和尿液轻链检查。若检测出异常的M蛋白和异常轻链比值,检验人员就会高度怀疑患者患多发性骨髓瘤。
五、肝脏疾病
肝功能异常会造成体内的胆红素异常,表现为尿胆原异常。究其原因,肝细胞性黄疸可能导致排入尿液中的胆红素增多,使得尿液的颜色变深,胆红素指标呈阳性。然而,尿液仅仅起到提示作用,医生确诊肝脏疾病还要进行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最后加以综合分析。
六、血液系统疾病
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都可以反映出血液系统的状况。比如,尿液中如果出现大量红细胞,就可能患有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七、内分泌疾病
对于库欣综合征、肾上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医生可以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的含量,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状况。同时,医生通过儿茶酚胺和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等物质,还可以了解肾上腺髓质功能状况。
在临床筛查、诊断、治疗监测中,尿液检查可发挥重要作用。不过,疾病的判断需要医生综合考虑,不能依靠单一指标就能诊断。普通人了解一些尿液检查的知识,有助于自己尽早发现疾病,及时就医。
当然,尿液检查并不是万能的,只能提供一些线索。真正的诊断,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但无论如何,尿液检查都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健康检查方法,值得我们重视。
因此,尿液可能是身体健康的“信号灯”。公众定期做尿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身体潜在的问题。
李屏 许敏(通讯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