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管理:特殊照顾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早产儿后遗症
1.可能脑瘫:脑瘫早产儿的第二个最常见后遗症是脑损伤。由于脑损伤无法治愈,早产儿最终会脑瘫。脑瘫的症状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这些症状将伴随一生,并影响未来的日常生活。因此,孕妇必须做好预防早产的工作,从而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唯有如此才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破坏幸福的生活。
2.低智商:早产儿最常见的后遗症是低智商,这是因为胎儿不足一个月大,大脑发育不好,出生后智商低,社交能力差。在28-33周出生的婴儿中,低智商发生率通常较高。34周后出生的早产儿如果智商较低,这本身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因而,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早产的出现,我们应该选择适合的怀孕年龄。
如何照顾好早产儿
早产儿身体会比一般正常出生的婴儿体质弱。面对这些弱不禁风的小生命,妈妈们更应悉心照料。
1.注意保暖:针对刚刚出生的早产儿,妈妈应当保持室内湿度在55%—65%,温度24—28℃。若无法达到上述条件,妈妈们可以考虑放置热水袋,但不可贴身使用,以免发生烫伤等不良情况。妈妈要在上、下午各测1次早产儿体温,注意保持在36—37℃是正常的,最高和最低体温相差1℃时则要确保其稳定;体重低于2.5千克的早产儿要减少洗澡的次数。
2.避免感染:早产儿身边只能留有照顾看护的人员。除此之外,其余人一律不准进入早产儿的房间。另外,照护人员给早产儿喂奶前先洗净双手,再换上干净的消毒罩衣。母亲患感冒期间应戴口罩哺乳早产儿,并为早产儿勤换尿布或尿不湿。早产儿大小便后,母亲要用清水冲洗并让早产儿臀部皮肤处于干燥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尿布疹的发生。
3.精心喂养:早产儿的营养储备并不足,加上住院时可能伴随各种早产疾病等影响,更不利于其营养的吸收。因此,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会较足月儿更高,在哺乳时需强化营养支持。母乳的营养价值很高,且在免疫和代谢层面的优势显著。然而,像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的水平却远低于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水平。此时,妈妈应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对早产儿的生长评价、定期营养监测等干预方式,选择最适宜的配方奶粉等作为营养补充。另外,由于早产儿发育不成熟,过浓过稀的奶粉冲调情况均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因此,妈妈们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冲调奶粉。
4.多抚触宝宝:妈妈通过触摸宝宝的皮肤和肌肉,刺激其身体和大脑发育。抚触可以促进宝宝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的发育,增强免疫力和心理安全感。同时,妈妈为早产儿按摩腹部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帮助早产儿更好地吸收营养。
5.留意动态:在生活上,父母要多留意孩子身体情况。父母如果发现早产儿出现拒奶或者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6.出院随访:出院后2—3年是预防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出生后第一年。究其原因,这一阶段是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婴幼儿生长速率最快的时期。父母发现脑瘫、听力障碍、运动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方面的损害,月龄6个月以内是矫正关键时期,月龄8个月左右则是防治视网膜病的关键时期。因此,为有效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出现,做到早发现、正确评估、及时干预等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要定期带早产儿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进一步指导疾病预防与治疗、个体化的科学喂养等。
总之,在出院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中,早产儿面临着发病率增加、生长落后、神经发育迟缓等风险,特别是在出生后第1年是追赶生长的关键期。家长要实施针对性的喂养指导和干预,定期监测和评估。家长要了解随访的重要意义,增加依从性,共同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
黄文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