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3月0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划地盘”为野生植物找个安稳的家

  不知大家去各大城市的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游玩时,有没有留意过这里生长的植物?或许其中就有一些可能因濒危而无比珍贵。之所以将它们的家安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
  3月3日,将迎来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野生植物保护的方法。
“慧眼”专家为濒危植物找新家
  说到“搬家”,很多人觉得这是人和动物的事情。其实,植物也需要搬家。
  植物学专家郭晋峰回忆起为植物搬家的一次经历。几年前的春天,他和同伴到我省南部的太行山考察。在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从对面的山坡上隐约看到了一丝丝白色。“你们看见那块儿有白色的植物吗?”他指着对面的山坡询问。得到否定回答,他揉了揉眼睛,继续朝那个方向望去。“扫射”了几分钟,他终于确定了星星点点白色的位置。
  他挺直了腰,加快了步伐,朝对面山坡进军。同伴们了解他长了一双“慧眼”,于是,也紧紧跟了上去。“快看,真的有一大片白色的花。”随着一个同伴兴奋的叫声,一行人翻山越岭的疲惫一扫而光。走近一看,乳白色的花瓣与嫩绿色叶片相互映衬,十分可爱。抑制不住欣喜的郭晋峰认出了这是太行花,赶紧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从左至右,由上到下,从各个角度记录下太行花的细节。
  随后,他们小心翼翼地采集了植物的样本,移回了驯化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太行花“表现非常好”,很快适应了基地的气候条件。“搬家就是为了让珍贵的植物能在更多的环境下生存,不要因为生态的改变而灭绝。”郭晋峰说,这就是对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为濒危植物找新家
  在太原植物园,像太行花这样的“外来”野生植物还有很多,如文冠果、翅果油、胡桃楸、丽豆、流苏、丁香、竹叶椒、异叶榕……这些植物原本生长在我省各地,有些已经濒危,非常珍贵。这些濒危植物,在专家的帮助下,纷纷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安家,继续繁衍。
  为植物搬家,就是野生植物保护的一种方法,叫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又叫易地保护,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可以说,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省林草局专家介绍,迁地保护并非最终的目的,它只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就地保护:为珍稀物种“划地盘”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四种方法,除了迁地保护,还有就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山西省林草局相关专家介绍,其中,就地保护就是指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对野生生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策略,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蟒河保护区内,生存着一片南方红豆杉林。这是我省分布的、唯一的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而蟒河保护区是南方红豆杉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限。专家经过野外调查、逐株检尺、GPS确定点位、生境记录、植株测定等方法,共标记了直径3cm以上的南方红豆杉657棵,其中直径在5cm以上的就有585棵。
  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南方红豆杉,蟒河保护区开展了就地保护。“我们在南方红豆杉的分布区,建设了20余处保护围栏,悬挂了100余块二维码保护标识牌,设立了5块固定样地,并进行了生境调查和长期监测。”蟒河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手段,他们可以实时监测到南方红豆杉的生长情况,以便更好地保护它们。
  在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中段腹地也生长着成片野生南方红豆杉,壶关县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通过设立警戒标志、悬挂保护牌、安装监控探头等方式对其进行了就地保护。
  山西绵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野生兰科植物实施了就地保护项目,规划生境保护人工巡护道路,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实时开展生境监测。“相对于就地保护而言,迁地保护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山西省林草局相关专家介绍,在就地保护的同时,开展迁地保护试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蟒河保护区在对南方红豆杉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还进行了迁地保护试验。他们收集了山西省壶陵(壶关、陵川)片区、蟒河保护区片区、历云(历山、云蒙)片区种质资源,经过10多年的试验,建设了30亩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圃,建立了两座大棚进行播种试验,培育了实生苗和扦插苗10万余株,有效保护了种质资源。同样,壶关县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也进行了迁地保护试验,以保护南方红豆杉的种质资源。
记者 杨晓艳

■相关■
我省提出野生植物保护新任务
  本报讯(记者 杨晓艳)近日,省林草局发布《山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规划(2022—2035年)》,就野生植物保护提出新任务。
  要加强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水曲柳、矮牡丹、丽豆、丁香叶忍冬、太行花、红景天、猕猴桃属、杓兰属等10类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抢救性保护。同时,在自然保护区以外建立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进行保护。
  建立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中心。依托有科研和技术实力的单位,在太原市启动建立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中心,对矮牡丹、丽豆、丁香叶忍冬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研究。
  植物园迁地体系建设项目。推动太原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联合住建园林部门将现有优势植物园打造成我省集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游憩体验、科普宣教、文化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系。
  开展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在条件适宜地区建立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圃,收集我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特有种的种质资源15种。
  依托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圃,开展南方红豆杉、矮牡丹、连香树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药用植物人工繁育,建立种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