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2月0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6]

养老机构“卷包会”这些套路要看清

  近日,养老机构卷钱“跑路”被新华社“点名”。多地发生养老机构“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动辄数十万元的养老钱被卷走。如何看清养老机构“圈钱”套路?专家认为,不仅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老年人自身也应擦亮眼睛提高辨别能力。
  养老机构“跑路”频发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发生养老机构“跑路”事件,老人数十万元的养老钱“人间蒸发”。其中,2020年8月,湖南长沙的老人们与安逸老年公寓签订“养老服务合同”,但老板突然“跑路”。老人们前期预付资金,少则几万元,多则30余万元,预订养老服务和分红收益的承诺似乎全泡汤了。
    安逸老年公寓并非个案,经营13年的江西南昌的中华情老年公寓,在2020年4月也发生老板“跑路”事件。目前养老机构已被当地政府接管运营。涉养老机构一旦“跑路”或宣布破产,老人的押金和服务费覆水难收。
  养老非法集资犯罪上升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2014年至2019年,全国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一审判决884件,占全国非法集资案件一审判决总数38390件的2.3%。目前全国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犯罪,发案总体处于上升趋势,需引起有关部门警惕。
    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第一大队做的《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战略研判报告》提到,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式:
    以预售养老服务为名非法吸收资金。主要以签订预售养老服务合同或办理会员卡、贵宾卡、预付卡等名义,承诺购买人将来可享受入住床位等养老服务或可定期领取利息、补贴,获赠养老床位,享受养老服务费用折扣等好处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购买集资;
    以投资养老产业为名非法吸收资金。通过以投资、入股、加盟养老基地、养老机构或养老产业为名,以承诺给予高额利润回报、保障将来提供养老床位等养老服务、享受养老服务费用折扣等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投资以吸收资金。
    以销售养老公寓、养老床位为名非法吸收资金。主要以“以房养老”“以床养老”为噱头,推销养老公寓、养老床位,承诺购买公寓或者床位后,购买人自用之前保证高价返租等好处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购买以吸收资金。
    以开发、经营养老服务产业为名非法借贷集资。主要是以开发、经营养老基地、养老院、养老公寓等服务产业资金短缺为由,以承诺给予高额利息为诱饵,向不特定多人借款集资。
    另外还有以投资养老保险为名非法吸收资金和以销售老年人用品为名非法吸收资金,与养老机构“跑路”无关,但也值得老人警惕。
  探索更严格监管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规定,对养老机构为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通过销售预付费性质会员卡等形式进行营销的,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也公布了养老服务机构“白名单”,防范老人受骗。
    福建通久律师事务所吴水霞提出,避免养老机构跑路问题发生有以下对策:需要先在政策上实现完善的资质门槛审查;加强对优秀养老机构的帮扶和监管;鼓励从事养老行业等的专家对养老机构发展的探索和研究;加强对养老行业的认识和正确价值观的宣传;政府介入,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介入,提高行业的公信力和稳定性。此外,老年人自身要加强消费教育,擦亮眼睛提高辨别能力,钱不要直接都转给机构代管。政府可设立银行信托方式,按月支付给养老机构。
    政府应如何完善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制度?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第一大队教导员叶文同认为,首先,要解决谁来管和怎么管的问题。从实践经验看,由行业主管的民政部门为主实行“穿透式”监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完善风险排查预警机制,线下排查,加上线上预警。此外,政府需加大打击查处工作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
    最后,家人不要缺席。可通过发动老年人的子女进行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醒他们不要因一时贪利而落入陷阱。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