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3月2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村里的路

  去年清明时节,我为祭祖回了一趟家乡——永济市开张镇枣圪塔村。
    车辆飞速地行进在通向村里那笔直平坦的水泥大道上,路两边的景观树苍翠欲滴,整齐美观;远远地望去,田野上桃红杏白,庄稼长势喜人;进村后,看着一座座漂亮洋气的两层楼房,全部硬化结实的巷道,干净整齐的环境,宜居感幸福感充满心头……眼前的种种情景,使我想起了40年前村里的路。
    由于我们村土质含盐碱量比较高,每逢雨天,路面便又泥又滑,出村难,进村更难。到了晴天,泥土变干,路面上又开始尘土飞扬。走在村里,真可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们对此愁眉不展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喊爹叫娘者亦有之。因为路,我们村里还发生过令人哭笑不得的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原黄营公社决定要在我们村召开一次农业生产现场会。但天公不作美,头天晚上下了一场急雨,第二天虽然天气晴朗,但进村道路仍然十分泥泞。
    那时,人们穿的鞋子大多为自家纳的布底鞋,一般都没有鞋带。遇到稀泥,鞋子就会被粘掉,人行走极为不便,还常常摔倒,弄得一身泥水,狼狈不堪。
    为了防止现场会上出现这种情况,上级领导给每个参会人员发一小撮细麻绳,把鞋子事先绑在脚面上,这样一来,鞋子就不会被泥粘掉了,保证了会议如期进行。此后,在我们村开会发麻绳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还有一次是1976年秋收之际,原运城地区蒲剧团来村演戏。一连唱了5场大戏后,突然下起了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演员、戏箱都走不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原永济县广播站的“天气预报”节目,预报一直有雨。供销社的大小雨鞋全卖光了,剧团演职员和村民虽然都很着急,可也没有办法,在村里一连待了半个月之久。最后待雨稍小时,我们开动脑筋,用履带拖拉机为动力,牵引一个大拖斗——把戏箱装在上面,一些没有雨鞋的人也站在上面——缓缓地从泥泞不堪的路面上开出去,走出四五里地,直到把他们送出村,路面状况才有了改善。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当年剧团出村用拖拉机的艰苦日子,不少村民记忆犹新。
    现在,我们村里的大街小巷、村外的道路,全是硬实的水泥路,而且四通八达,行走方便。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雨天出门发愁了。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带给人民群众的福祉。
    杨彩云(运城市永济市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