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1月2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帮人算账一下午挣了一颗橘子一袋柿子

  讲述者:郭亚红出生年月:1963年5月所在地:临汾市洪洞县
    时代的变化在消费上。
    从在农村唯一的供销社购买生活必需品,到后来的赶集、赶庙会,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自选式商场,到如今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的网络购物,改革开放40年来,郭亚红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提前订了两斤红糖弟弟出生了都没进回来
    从我记事起,全村人买东西就是在村东头的供销社。那是三间瓦房,左右两间是店家和孩子住的地方,中间的屋子有两张玻璃柜台和几个货架,上面摆着少得可怜的商品。
    印象中,供销社总有一股烂木头和甜饼干混起来的味道。村里人要买油、盐、酱、醋都是来这儿,但经常缺货。有一次,母亲做饭时发现家里没盐了,让我赶紧去买。我一口气跑到供销社买了盐,结果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盐洒了一地。我又返回供销社,却被告知那是最后一袋,我只好从摔倒的地方捡起一把不太脏的盐回去。
    那时供销社可以赊账,几乎家家都在供销社有个账本,买东西时记在本上,年终结算一次。如果结账时没钱,也可以拿鸡蛋、药材之类的东西顶账。
    那个年代,供销社的东西似乎就没有齐全的时候,很多东西要提前订。母亲生弟弟前,我就订了两斤红糖。弟弟出生后,我去供销社拿货,店家却说最近没有进城上货,没有红糖。我只好跟着村里运粮的马车进了趟城,才买到红糖。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供销社还卖散酒。村里的男人经常在傍晚时分带着干粮和碗,在供销社打酒,然后围聚在门口边喝边聊——那是村里人干一天农活后唯一的消遣方式。
    后来,随着供销社的扩建,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全了,日用品都很齐全,再也不怕做饭到一半买不到盐了。
  集市上小吃多弟弟见了不肯走
    赶集是农村人的大事。目的有两个,一是农村人去集上贩卖自家产的核桃、大枣等土特产,一是买些在供销社买不到的东西。
    我们镇上,逢“二”就有集市,即每个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但在当时,集市上的摊位还很少。
    改革开放后,农村集市空前繁荣。
    那时,我正上高中。每逢周末,只要碰上集市,我就会带着弟弟去赶集,即使不买东西也要去逛逛,凑凑热闹。弟弟当时还不到10岁,对赶集充满向往,总缠着我买好吃的。
    可当时老百姓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不久,哪有闲钱去给孩子买零食?我偶尔用在学校节省下来的伙食费给弟弟买点瓜子、糖果之类的小吃,但这远远满足不了他。
    有一年腊月赶集,母亲让我去买半斤肉和一些胡萝卜,留着过年包饺子吃。还说让我趁弟弟没看见快点走,要不带上他又得在小吃摊前纠缠半天。
    我急匆匆跑到集市,买到母亲交代好的胡萝卜和肉,正准备回家时,突然在一个小摊前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我弟弟。原来这小子自己跑来逛集市了,正眼巴巴地看着小摊上一堆堆看起来非常美味的水果。
    看着他没出息的样子,我有点生气又有点心疼,想拉着他马上回家。走近后,我在弟弟头上扇了一巴掌问:“你看什么呢?”
    弟弟还没回答,小摊的老板指着一堆黄灿灿的水果说:“这是橘子,南方的水果,买点尝尝吧。”
    那时橘子在北方乡村还是个稀罕物,我也是第一次见,凑过去闻了闻,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忍不住拿起来看了看。弟弟充满期待,又小心翼翼地说:“姐,要不买一个尝尝吧。”
    其实,我也想买点回去,可是买了胡萝卜和肉后已经身无分文。不忍心看弟弟失望,可又囊中羞涩,一时间,我站在小摊前不知所措。老板看出了我的窘迫,问我:“姑娘,你是念书的吧。”
    我点点头。
    “念书好,你帮我收钱算账吧,我不识字,怕弄不清楚,算好了我给你一颗橘子。”老板说。
    我哪里有拒绝的理由,袖子一挽就给水果摊老板充当起了“内掌柜”。忙了一下午,好心的老板不仅给了我一颗橘子,还给了我一布袋柿子。
    当天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剥开那颗橘子,一人吃了两瓣。那天,弟弟一改往日的调皮,安静得出奇,吃完橘子后说要写篇日记,纪念吃橘子。
    多年后我无意间看到弟弟当年的作业本,翻出那篇日记,才知道他那天只写了一句话:“句(橘)子真好吃,又酸又甜,这是我姐姐用知识转(赚)来的,我以后也要努力学习,转(赚)钱买好多句(橘)子给家里人吃。”
  第一次逛超市找不到收钱的人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农村供销社的东西越来越全,基本不会断货。城市里除了百货商场,还涌现出无数个便利店,基本每个住宅区域都有一家,购物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东西更全、更丰富的商店——超市。
    我第一次逛超市是1998年,那时我们县城原先的国贸大厦经过改造,变成了一家超市。一走进店门,就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旁边还有服务员介绍质量和用途,我不由得惊叹连连。
    那天,我在超市逛了一个多小时,不是因为超市太大,也不是因为舍不得走,而是我拿着选好的商品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收钱的人。在小商店买东西都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我根本没想到超市结账的地方在出口处。后来,工作人员见我满头大汗地瞎转,疑惑不已,一番询问后才给我指明了方向。回去后,我和家里人说了这次购物经历,他们也觉得新奇,还约定周末全家一起逛超市。
    后来,我们县城里又开了两家超市,去超市买东西也就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再往后,各种商业街和主题商店也建了起来,逛街购物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如今,年轻人又开始流行起“网购”。我觉得不太可靠,儿子倒乐此不疲。自从出现网购后,他几乎很少逛街,大多在网上买东西,说是直接寄到家里,省得走路。
    我听后大为感慨,听说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赶集的习俗,我真想带儿子去体验一次,让他看看我们小时候购物的乐趣所在。
    晨报记者贾振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