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8月0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家风家训中的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举行

希望尽快成立“家风传承研究示范基地”

  7月30日上午,以“家风家训中的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中华傅山园”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国学院、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傅山学社以及太原市的50余位专家学者到会研讨。
    家风家训关系小家影响大家
    研讨会由中共太原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现傅山学社社长范世康主持,由山西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魏宗禹点评。
    会上,范世康首先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深远意义,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对于如何传承家风家训,范世康表示,所谓传承,从大处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传承等;从小处说,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子孙身上,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每家每户。
    范世康讲道:“这就要求我们各家风家训研究会加倍重视、深刻认识家风家训如何有效地传承下去。要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庭,使更多的家庭更加和谐,更加健康,更加幸福,进而成为一个优秀家庭。这关系到小家,更关系到民族大家。”
    随后,各位专家学者就傅山先生“静、淡、藏、远、忍、乐、默、谦、重、审、勤、俭、宽、安、蜕、归”的“十六字”和“四宁四勿”等家风家训的源流、传承及新时代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的研讨,明晰了一些学术问题,达成了一些学术共识。
    此外,专家学者还就徐继畬、曾国藩、陈廷敬、林则徐等历史人物与傅山先生家风家训的传承,作了相对系统的解析。
    据悉,出版《傅山论坛》第七辑、收集优秀“家风家训”文章,也是此次研讨会的一项内容。范世康表示,研讨会前期,傅山学社已收到全国供稿300余篇。他们会从中选出一些精彩文章,加上此次研讨会上选出的专家学者的优秀发言,届时将在《傅山论坛》上进行刊登。
  新时代家风家训需要传承和创新
    研讨会上,各专家学者还以傅山“和谐治家”的家风家训为基础,就“当今社会,应该如何传承并创新家风家训”,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对于家风家训,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贾克勤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贾克勤说道:“让优秀的家风家训在当代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吸收优良家风的精髓,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要求,有益于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向善向美的风尚。同时,家风家训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以适应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临汾市曲沃县文联主席崔晋国就傅山文化对当地的深远影响,提出了多项更好打造“文旅融合”的项目,得到了会上众多学者的支持。同时,崔晋国倡议,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宣传一些本地好人的独特家风家训,比如当地优秀商人、优秀医生、优秀学者、优秀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挖掘他们成功的背后,有怎样的“家训”作为“传家宝”,用他们成功的家庭教育来影响更多人。
    专程从上海赶来的退休初中老校长郭簃,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他以“家风,财富蕴藏其中”为题谈到,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不是形诸文字的具体训导,但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形诸文字的家德、家训、家规、家谱以及严格的家教相结合的。
    另外,郭簃还就当前家长们流传最多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头语,作了新的解释:“良好的家风家训,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是青少年前进的灯塔和路标。”他表示,比起重视青少年的成绩,家长、学校、社会更要让他们从小学会做人。
    良好的家风家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薪火相传,是一个家庭、家族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家庭、家族最好的风水。
    著名历史学家魏宗禹先生的发言,将研讨会推向了高潮。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此次研讨会,魏宗禹前一晚还点灯熬夜做功课。
    会上,魏宗禹首先对大家就傅山精神文化的研讨进行了肯定,他说:“清代人们注重傅山的博学多才以及学以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当代,人们更注重傅山‘坚苦持气节’的民族精神。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傅山学术思想和道德品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随后,魏宗禹介绍了史上许多流传千古的著名家训,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这些家训,既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言,也有励志向贤、学会做人的劝谏,读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会场上不断发出热烈的掌声。
  倡导在学校成立“家风传承研究示范基地”
  “我的家人用一言一行为我解读着家风。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每逢佳节、休息日,大家都会聚到一起围绕在长辈身边;真诚守信,为人善良:无论是对亲朋好友还是对陌生人,总是热情相待;自立自强,敢于担当: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永不言弃。这些方面影响着我,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太原市晋源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李雁鸿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表明了家风家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她表示,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她也意识到,传承家风家训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李雁鸿说,在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风家训的传承中,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最为有效。目前,她已在学校开展了包括传统文化、道德教育、通过家校联手的家庭教育的延伸等活动,宣传家风家训。在李雁鸿看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青少年学会正确做人比教授科学知识更加重要,而这也是教书育人的本源。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在太原中小学校成立“家风传承研究示范基地”。
    郭簃也倡导在各学校成立家风传承研究示范基地,让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多年来所研究的家风家训结果变物化,让更多青少年能够从中受益。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赵继明也表示,目前山西大学已成立“山西易学研究会”,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相关推进工作。
    对于各专家的恳切建议,范世康表示,傅山学社也会尽快推进这项工作,让家风家训课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尽早展开。
    晨报记者王晓媛文/摄■相关链接
  家风家训助力立德树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德行教育的起点与核心阵地。传统社会中,家风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照子孙后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表现之一。当下,如何继承优良传统,让家风家训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助力立德树人?北京海淀敬德书院和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日前共同举办的“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论坛,为“家校联动共育,推进立德树人”出谋划策。
    与会专家认为,家风家训从本质上说是德行教育。“中国古代家训的目的,是为了敦伦立品、修身树德、绍继家风、培育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表示,中国家庭教育传统首重德育。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对德育的关注,与当代社会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家风家训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方式,在当代依然实用、适用。
    “家庭应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领域。然而当下,有些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在道德养成上的言传身教是很欠缺的,有的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有的家长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这其实背离了中国教育的传统,也违反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
    “家教家训的传承及由此形成的家风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身教,没有身教就很难形成家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表示,身教更重于言教,因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必须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父母长辈必须身体力行,形成榜样力量。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