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7月1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守候(二)

  作者:焦琦策,1990年出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延河》《山东文学》《都市》《青年文学家》等。
  《守候》发表于《鹿鸣》杂志2017年第1期,描写一位乡村老人赵婆婆因病即将故去,大儿子和儿媳妇趁其身体虚弱意识不清,搜刮其财产。大儿子的守候,不是对母亲临终前的陪伴,而是不肖子趁其临终做出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讽刺的是,在这一刻赵婆婆病情突然好转。
  把碗涮了一下,又放进墙橱里。他走到炕边,把一件浅蓝色的被罩盖在母亲下半身。仔细听了听,还呼吸着。他坐在炕沿上,看看墙壁上贴的学生练习册的书页和发黄的报纸,一块小圆镜挂在盆架上方,白白地印出了屋里的摆设。墙中间挂着的相框见证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相框的边上已经锈迹斑斑了。
  福民跳下炕沿,走到相框下,他的视线停留在一张照片上。这张照片是他和弟弟福贵坐在草丛里抱着自家的大黄狗的情景,那时的岁月比现在要艰难。他和弟弟都穿着新半袖,露出了天真的笑容。他依稀记得照这张黑白照片时的情景——那天下午,村长挨家挨户通知,说镇上有人来照相,让想照相的人家赶紧准备一下。母亲一听开心极了,回屋就开始翻箱倒柜找衣服,找了半天无奈只找见一件新半袖。福民和福贵便抢,抢得打起架来,母亲在一旁怎么也劝不住。没有办法,母亲赶忙又进屋把父亲的一件新半袖拿出来,裁成适合他们穿的小半袖。兄弟俩穿着新半袖,一晚上都舍不得脱,终于到了第二天,照相的师傅来了,地点选在屋子边上的一块草丛里,他们俩抱着大黄狗,时间就被定格在1970年夏天。
  福民从回忆里醒来,转过头看看母亲,仍然匀称地呼吸着。他不由地心酸起来。转念一想又觉得母亲还不如早早地去享极乐,干嘛受这份罪。想到此,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弟弟的号码,“福贵,你快回来了吗?”“诶呀,哥,咱妈怎么样了?我刚坐上火车,现在火车停在这个站台上不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听说前面铁轨坏了,正在抢修。回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我们被困在这里了。”福贵也很焦虑。
  福民一听,催促道:“你还有其他办法吗?不行下火车看看能坐其他车吗?你好歹回来见上咱妈一面,她快不行了。你好长时间也不回来,咱妈肯定想你了。”
  “行,行,行,我知道,哥,你先好好照顾着,给咱妈宽宽心。”福贵只能先安抚哥哥。
  “嗯,这些我都知道,你赶快想办法往回走。你在大城市里发达了,也不说经常回来看看。”福民埋怨道。
  福贵一听哥哥的口气,也有些不乐意:“哥,我这不是顾不上吗?这次回去说什么也要让咱妈身体变好。你先照顾着。我想办法往回走。”
  “就这吧,不说了,你想办法吧。挂了。”福民无奈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