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2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0]

我的知青岁月

  我师范毕业那年,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峰时期,县里先分配我们插队劳动锻炼,然后再正式安排工作。我和其他8名同学到了当时左权县柳林公社的小梁峪村。
    时值初冬,我们身背铺盖卷,挎着绣有红五星的书包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唱着语录歌,在县“革命委员会”同志的带领下,徒步前往目的地。
    中午时分,我们才到达柳林公社所在地。公社组织学校师生们敲锣打鼓,列队将我们迎到公社大院。吃过午饭后我们又上路了,我们要翻过一座大山才能到达目的地。山路遍布荆棘,我们身负背包,个个直喘粗气。
    到了村子,天色已接近黄昏,只见全村上下、男女老少像迎接自己的亲人一样在村口欢迎我们。乡亲们争抢着为我们拿行李,嘘寒问暖,我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村干部早已为我们安排好了住宿,晚饭过后,还为我们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会。县里、公社领导讲了话,我们也作了表态发言。自此,我们就算是在村里安家落户了。
    在村里,我们没有什么知青小灶,就是吃“派饭”。乡亲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这个村子小,除去老、弱、病、残家庭,就只剩下十多户人家能承担“管饭”任务了,我们一人在一家吃。一家吃10天,然后就由村干部安排,换人家吃饭。
    那时农村住房条件很差,土房土炕,没有通电,晚上点煤油灯照明。
    最困难的是用水。村里只有一口水井,蓄水较少,去晚一点,井里就没水了。所以家家户户除了人畜必备的饮用外,其他用水就要节约。比如每天早晨起来,我们经常是三五个人只用一盆水洗脸。这在今天看来真是不可想象。
    那时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好在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在乡亲们的亲切关怀下,我经受住了考验。
    如今40多年过去了。知青插队给予了我一段生活的历练。我和小梁峪村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我的知青岁月里对我的帮助和教育,让我终身难忘。 张绪伟 (晋中市委老干部局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