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22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文物”可触摸观展新体验

  晨报讯 (记者赵璨)你可以用触摸的方式“走进”博物馆。5月21日,由山西博物院和太原市盲童学校共同举办的“润物细无声——可触摸体验文物精品展”在太原市盲童学校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的复仿制品35件(套),分为三个单元。“中国文字”单元通过10组常见汉字如“中”“国”“美”“晋”等的不同字体形态,展示汉字由象形文字逐渐演变至今的过程。“青铜礼器”单元以山西地区出土的鼎、簋等常见的青铜礼器为主,展示晋国青铜器的铸造技艺。“多彩生活”单元通过鸟尊、竹马戏砖雕等展品展示古人精致而有趣的生活。每件展品搭配相应的语音讲解,戴上蓝牙耳机即可听。
    太原市盲童学校建于1958年,是我省唯一一所功能齐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制盲童学校。据校长赵谨介绍,学生中全盲的占30%,低视力的占40%。他说:“对于视障孩子们来讲,这样的展览特别珍贵,特别有意义,让视障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触摸来自祖国遥远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文明,将文化自信内化为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
    据悉,此类展览在全国博物馆中很少见,此活动是山西博物院教育功能拓展的一次全新尝试。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春生表示,此次展览是希望让视障人士有接触文物的机会,有领略中华优秀文化的机会,这也是让文化惠及更广泛民众的一次行动。展览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公益项目,走进更多的社会机构,为更多群体带去“可触摸”的文物观赏体验。
  ■特写
  “我喜欢那两个‘大壶’很厚实的感觉”
    山西博物院发展部主任梁育军介绍,主办方在展品选择上花了很大心思:形象要好,比如可爱的动物形象;要简单,多一点科普性,少一点学术性;要有趣味。比如:“鸟尊”“猪尊”“兔尊”就很好地融合了这几个特点。从趣味出发,展览的最终目的是开拓一种全新的观展方式。
    看看展览现场,100余名学生排队逐个触摸、欣赏着,“鸟尊”“龙形觥”“凤鸟纹提梁卣”……
    来自六年级的弓云扬激动地聊起了观展体验——
    我特别喜欢那两个体量较大的展品[“莲盖夔龙纹方壶”和“晋侯(pí)壶”],有特别厚实的感觉。
    带“莲花”那个,它的盖子看上去像个罩子一样,中间却是空的,盖上和没盖好像没什么区别,真想不通古人为啥这么做?
    它旁边那个壶,两侧各有一个环,原以为那两个环的作用就是把壶拎起来,试了试才发现,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其实壶非常重,起码有二三十公斤,根本拎不起来。听了语音讲解才知道那两个环是装饰。
    我还发现,今天的展品中,出现最多的形象是龙,展品的名字里也大多带有“龙”字,我觉得这印证了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另外,这是我头一回近距离接触文物,我有一个问题想和老师们探讨:今天的青铜器展品大多数是酒器,听上去功能相同,可名字不同,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名字不一样,“分工”就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