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的中西医急救知识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病原因多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这些疾病在急性发作时,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中医视角下的急救原则
中医强调“治未病”和“整体观念”,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虽然直接治疗手段可能不及西医迅速,但中医的急救理念和辅助治疗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
1. 情绪调控: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因此,在急救过程中,中医先要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惧,以防加重病情。
2. 穴位按压:中医的穴位按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例如,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心绞痛的急救要穴,按压此穴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3. 中药急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医可以适量使用中药进行急救。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开窍醒神的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西医视角下的急救措施
西医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措施更为直接和迅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亲友或同事发现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简要说明患者情况、地址及联系方式。
2. 保持患者平卧位。施救者将患者平放在安全、平坦的地方,避免移动或摇晃患者,以防加重病情。
3. 药物急救。心绞痛: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酯。这些药物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疼痛。心肌梗死:施救者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可重复给予硝酸甘油,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紧急情况,施救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脑卒中:脑卒中患者应避免被随意移动头部,以免加重脑出血或脑水肿。同时,施救者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4. 心肺复苏术。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施救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
四、中西医结合的急救策略
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中西医结合的急救策略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救治效果。
1. 情绪与心理支持:中医的情绪调控和心理安慰可以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有利于病情的稳定。
2. 快速识别与判断:西医的快速诊断技术和急救流程能够迅速识别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救治提供准确依据。
3. 药物与针灸结合:在药物急救的基础上,西医可以结合中医的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针灸能够刺激经络、调和气血,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4. 康复与预防: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和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西医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则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和降低危险因素。
五、预防与日常管理
除了急救措施外,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日常管理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合理饮食。公众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蛋白质的摄入。
——适量运动。公众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量,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实现。公众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公众应坚决戒烟。同时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
——定期监测。公众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急性发作时的急救知识和日常管理对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急救策略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类疾病带来的挑战。
蒙竹韵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