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走疲惫,“乐”享健康
——刮痧与音乐疗法的双重舒缓之妙
一、刮痧:中医传统疗法,活血化瘀
刮痧,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这一疗法基于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理论,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1. 刮痧的部位与方法。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冈上和冈下等处。刮痧的工具多用由水牛角制成的专门刮痧板,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
刮痧时,人们应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刮痧过程中,皮肤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或暗紫色的痧痕,这是正常现象。
2. 刮痧的作用。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从而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此外,刮痧对人体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例如,脑卒中后肢体偏瘫,肌肉紧张、僵硬而造成活动障碍,刮治对局部或某些穴位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通过人体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官的传导和放射作用,促进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从而调整各组织之生理功能而产生效应。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能引起“自家溶血”的现象,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起到持久性的治疗效应。
3. 刮痧的注意事项。刮痧治疗时,公众应注意室内保暖,避免寒冷与风口。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公众忌洗凉水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公众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刮痧出痧后,公众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二、音乐疗法:声波振动,心灵抚慰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从而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1. 音乐疗法的应用。音乐疗法被广泛用于综合医院临床,特别是在治疗头痛、手术疼痛、睡眠障碍、心身疾病如胃肠自主神经紊乱、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皮肤疾病、妇产科疾患、抑郁和焦虑、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欧美等国将音乐疗法广泛用于综合医院临床,日本的一些综合医院也采用了音乐体感振动疗法,用于治疗失眠症、抑郁状态、过敏性肠综合征等心身或身心疾病。
2. 音乐疗法的原理。人类对于声音的感受源于振动,音乐通过空气振动达到人的耳膜,再通过身体感受到的音乐振动产生“音乐体感振动”。这种振动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悦的快感和陶醉感,特别是20—50Hz的低频部分,能够给人以安全舒适感。当成人焦虑不安或抑郁时,这种音乐体感振动也会使人感到安宁。
3. 音乐疗法的实施。音乐疗法的对象多数针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也有少数试行于抑郁症、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在实施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尤其是情绪方面)和病情,编制设计出一系列适用的音乐处方。音乐的选择要适合患者的喜好和病情,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刮痧与音乐疗法的结合
刮痧和音乐疗法各有其独特的舒缓效果,当两者结合时,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放松效果。刮痧通过物理手段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而音乐疗法通过声波振动抚慰心灵,缓解情绪紧张。两者相辅相成,既能改善身体状况,又能提升心理状态。
在刮痧过程中,配合柔和的音乐,可以使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疼痛感和紧张感。古典音乐尤其适合刮痧时播放,因为它属于低音波音乐,能够让心情更加平和,使免疫系统的调节更好地完成。
四、总结
刮痧和音乐疗法作为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放松和保健方法。刮痧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状况;音乐疗法通过声波振动,抚慰心灵,缓解情绪紧张。两者结合,既能“刮”走疲惫,又能“乐”享健康,是现代人舒缓身心、提升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
古云 广西梧州民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