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表里秀诗心一片丹——前贤咏晋留题译讲之七
晋祠风情的“诗仙”绝唱: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节选)
在我国诗歌群星灿烂的唐代,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李白自称“陇西布衣”甘肃平民,但“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一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留下了将近900首佳作,也留下许多趣味盎然、不同凡俗的趣闻。
譬如,李白出世时,其母亲梦见太白金星所以得名,他幼年时被铁杆磨针的老媪激励;李白到长安拜访年长40余岁的贺知章,这位文坛元老读罢其诗惊为“谪仙”,立刻解下金龟换酒,与之“终日相乐”,又举荐于唐玄宗。唐玄宗于金殿召见李白,龙颜大喜,竟“亲为调羹”以“赐食”;李白极度嗜酒,整日豪饮,从杜甫所谓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或许就可演变出那段李白大醉后让大太监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磨墨,信笔写了《清平乐》,还有“醉草吓蛮书”的故事,甚至连他的死,都有醉酒采石矶、入长江捉月落水的雅传。虚虚实实的传说未必真实,却展示了一位才华横溢、个性鲜明、落拓无羁的“诗仙”形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35岁的李白受好友元演邀请,从洛阳到太原,看望在此担任军政长官并州尹的元演之父,不久赋得名诗《太原早秋》: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所谓“思归”不过是诗家常见的为文造情而已,实际上李白受到了元家的热忱款待,“琼杯绮食”天天“醉饱”(曾北游雁门关登临长城,据说浑源悬空寺前的石刻“壮观”二字也是李白所书),到第二年春天才离去。那时,太原城尚在汾河之西,元演经常与李白到晋祠游玩,有时还要拉上几名妙龄歌妓低吟浅唱,日子过得风月无边,乐不可支,晋祠的风情也在李白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18年后,已经名满天下的李白再赴山西,到太原乘船由汾河南下,又在介休、汾阳逗留访友,复入潼关登临华山。就在此前不久,李白写成了寄给元演的长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其中最精彩
的就是赞扬晋祠流水以及太原歌女风姿绰
约的一段千古绝唱。谯郡在今安徽亳
州,参军是元演的官称。其诗的节选
与白话译读如右。
注释
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李白还以“感君贵义轻黄金”这样崇高的赞语,回顾了当年与元演的太原之行,以及此后多年四度聚散却时刻难忘的深厚友谊。最后还写道“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意思是说让儿子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封好此信,给元演寄去远隔千里、一言难尽的思念。诗从头到尾几近白描,如实叙事,充满了真切的怀旧与感伤色彩,与李白的浪漫风格很不相同,却是理解李白生平与思想心态的重要篇章。
制图张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