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 是否侵犯邻居权利
接到社区反映,某小区有两户邻居因一方在两户公共区域安装监控一事产生矛盾,经社区调解、派出所报警均未果。
在这场邻里纠纷的调解中,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异常激动,他们各自坚持己见,互不相让。现场的气氛如同紧绷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裂。两支部的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双方的诉求,还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安装监控的利弊。法院党员干警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阐明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积极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经过一番努力,他们亲自上门实地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并最终促成了一致意见的形成。
信息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案系因自然人安装摄像头引发的隐私权纠纷。司法实践中,判断私人安装摄像头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应否拆除,应当衡量行为人安装使用摄像头所保护的权益与权利人隐私权保护的权益序位,裁判思路如下:
首先,明确业主安装摄像头是否系有权安装。如果业主出于保护自身财产或人身安全、防范潜在危险目的,在其具备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物业范围内,具体包括自家住户门前、车库门口、院内等区域安装摄像头,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属于有权安装。
其次,分析安装摄像头的行为是否侵害或有较大可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此,一般会根据摄像头拍摄范围及内容进行判断,如果拍摄范围及内容为不特定多数人,没有涉及特定少数人的信息,拍摄范围及内容不具有私密性,通常难以认定涉及他人隐私;反之,如安装的摄像头能够拍摄到对门住户的人员日常进出、来访客人情况等信息,容易导致他人的行踪轨迹被知晓甚至暴露于网络,则此情况下安装摄像头的行为明显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判断安装摄像头的行为是否有合法理由阻却侵权。实践中,安装摄像头阻却侵权的理由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行为人安装摄像头是出于重大社会公共安全或公共利益需要;二是行为人安装摄像头的范围及拍摄内容事先征得了他人同意。在安装摄像头时未与邻居沟通,也未取得邻居的同意,私自安装的摄像头定格拍摄到邻居住宅以及家门口的人员进出状况,那么安装监控的这一行为便不具有合法理由,也就会被认定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权。
综上所述,法律虽然并不禁止在私人住宅范围内安装监控,但权利的行使也是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如果确有需要安装摄像头,也应把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严格限定在安全范围内。比如,调整拍摄的视角,让摄像头仅能看到自己门外情况,或者把摄像头拍摄的内容与邻居共享,让邻居看到摄像头所拍摄的动态等。总之,安装摄像头是为了保证安全,不能让邻居感受到摄像头在监视自己。要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兼顾到邻里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团结互助、和谐美好的相邻关系。
根据最高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小店区法院案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