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老人斗气对簿公堂调解员巧寻“气门”化纠纷
事情要追溯到20多年前,当时,张大爷是信用社的一名信贷员,案外人王某在张大爷处存款3000元,存款到期来取时,张大爷发现自己的记账本上显示这笔钱早已取走。但王某否认,并拿出了存款单,张大爷只能自掏腰包,将存款还给王某。后来,张大爷努力回想,认为是许大爷借走了这笔钱,遂向许大爷讨要,但许大爷坚称自己从未向张大爷借过钱。由于没有证据,张大爷只能作罢。但后来20多年里,张大爷经常同旁人说起此事,坚信是许大爷借钱不还。近两年,许大爷与张大爷都学会使用微信,张大爷多次在微信上辱骂许大爷。于是许大爷为了争一口气,将张大爷诉至新绛法院。
案件分流至诉前调解中心后,调解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了解情况。张大爷称就是许大爷借了钱,因当时双方关系好,并未让许大爷打借条,并表示自己的3000元不要了,让调解员劝许大爷撤诉。但许大爷认为自己没有借钱,张大爷的行为给其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必须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起初,调解员试图帮助双方回忆当时的事情,希望查明真相。但因张大爷和许大爷年事已高,当初的事情已记不清楚,且双方都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查清事情真相已无可能。调解员此时觉得只有找到双方这口气的“气门”,才能妥善处理这起纠纷,遂改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一边告诉张大爷,其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公开造谣,多次辱骂许大爷,给许大爷造成了损害,必须赔礼道歉,至于精神损失费的金额可以协商。另一边劝解许大爷,双方关系本来很好,因为3000元闹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在不值,希望双方能各退一步。最终,在调解员一次次的劝导下,张大爷当面向许大爷赔礼道歉,并赔偿了许大爷精神损失费1000元,双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