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2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1]

儿童缺铁性贫血:小身体的大挑战与应对策略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根本原因在于体内铁元素的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引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一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症状、危害及应对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一、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铁摄入量不足。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较大。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或者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就容易导致铁缺乏。例如,人乳、牛乳、谷物等食物中的铁含量相对较低,家长如果不及时为婴幼儿添加富含铁质的辅食,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 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等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长期大量饮用未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可能导致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进而引发肠道出血,增加铁的丢失。
  3. 铁的丢失过多。肠道寄生虫感染、慢性失血性疾病等均可导致铁的丢失过多。例如,钩虫病、肠息肉等疾病可引起慢性失血,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4. 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因素均可导致胎儿储铁减少,增加出生后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
  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多种多样,具体表现随病情轻重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1. 贫血表现,如皮肤及黏膜苍白,尤其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
  2.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烦躁不安、精神不振、不爱活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学龄儿童则可能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
  3.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酸分泌减少、小肠黏膜功能紊乱等。
  4. 其他系统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心脏功能变化(如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等),严重时甚至可合并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
  三、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害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生长发育。缺铁会导致儿童营养不良,明显影响身高和体重的增长,使儿童身材矮小。
  2. 损害消化系统。降低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3.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缺铁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发育受阻,甚至影响情绪和行为。
  4. 降低免疫力。缺铁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儿童容易患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
  四、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应对策略
  针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的瘦肉部分)、动物肝脏、豆类、黑木耳、黑芝麻等。这些食物不仅铁含量高,而且生物利用度也较高。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食物的搭配和烹饪方式,以提高铁的吸收率。例如,同时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孩子偏食、挑食,确保营养均衡。
  2. 药物治疗。铁剂补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量的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酐铁等。服用铁剂时,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可减少胃肠副反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注意补铁时间。补铁时间一般较长,需等到症状消失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的储备。
  3. 病因治疗。及时排查病因。明确是否存在慢性失血、寄生虫感染等导致铁丢失过多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发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溶血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4. 定期复查。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5. 预防措施。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从婴儿期开始,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及时添加辅食。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在4个月左右开始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应在6个月后添加这些辅食。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等营养问题。
  五、结语
  儿童缺铁性贫血虽小,但其对儿童的健康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病因排查和定期复查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李世清 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