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2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2]

法援惠民6年 提供免费咨询263万余人次

  本报讯(记者 梁耀华)“把矛盾吸附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10月23日上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司法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马慧健谈及公共法律服务的亮点与特色时,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马慧健表示,从2019年至今,我省连续6年创造性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下简称“惠民工程”)。这项工程,在为全民实施免费法律咨询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特殊群体法律服务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民事、刑事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惠民工程”开展以来,累计申请专项经费1.9亿余元,共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63万余人次,办结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聚焦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优质化、便民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具体措施如下: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均衡配置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深入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能力;鼓励地市间建立服务对接机制,通过对口援建、挂职锻炼、交流培训及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推动更多法律服务资源向县乡及基层配置。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优质化。拓展律师专业服务领域,加快提升知识产权、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服务水平;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纠纷仲裁调解工作;按照专业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实践项目,探索开发智能化、场景式、跨业务的法律服务产品。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化。扎实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重点拓展“一证一次办”“一事一站办”,有序推进“跨省通办”,拓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扩大法律援助“市域通办”范围,探索构建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推动法律援助申请由“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强化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升级改造山西法律服务网,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优化热线平台座席设置,实现高质量“7×24小时”服务;大力发展“智慧法律服务”,推广律师远程视频服务、在线公证、互联网仲裁等服务应用,持续提升法律服务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