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0月2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3]

胎盘早剥的识别、预防和治疗知识

  在孕期,每一位准妈妈都希望能顺利度过这段充满期待的时光,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然而,孕期并非总是风平浪静,一种名为“胎盘早剥”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威胁到母婴的安全。本文将从胎盘早剥的识别、预防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准妈妈们提供科学的医学知识。
  一、胎盘早剥的识别
  定义与病因。胎盘早剥,医学上称为Abrup-tio Placentae,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现象。这一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危及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病等)、机械性因素(如腹部外伤、胎膜早破等)、宫腔内压力骤减(如双胎分娩时第一胎娩出过快)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滥用药物等)。
  临床表现。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围绕出血和腹痛两大症状。根据剥离面的大小和出血量,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轻型胎盘早剥以外出血为主,剥离面一般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表现为突发阴道出血与轻微腹痛,可能伴有腰背痛。而重型胎盘早剥则以内出血和外出血混合为主,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症状更为严重,包括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腰痛,严重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诊断方法。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到胎盘后方存在积液或低回声区,帮助判断剥离面的大小和位置。同时,血常规和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也能辅助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凝血功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胎盘早剥的预防
  建立三级保健制度。建立健全三级保健制度,及时发现并转诊高危孕妇,是预防胎盘早剥的重要措施。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那些有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病等血管病变的孕妇,更应密切关注自身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孕妇应及时就医。
  改善生活习惯。预防胎盘早剥还需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孕妇应戒烟、戒酒、避免滥用药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同时,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的风险。妊娠晚期,孕妇应尽量避免性生活,以免诱发胎盘早剥。
  控制孕期并发症。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孕期并发症,也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关键。孕妇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遵医嘱服药,保持病情稳定。对于羊水过多的孕妇,医生可采取高位破膜的方式,避免宫腔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胎盘早剥。
  减少机械性刺激。妊娠后期,孕妇应减少机械性刺激因素,如避免过度跳跃、长时间仰卧等。双胎妊娠的孕妇分娩时,应注意固定子宫位置,避免第一胎娩出过快导致宫腔压力骤减。此外,医生进行羊膜腔穿刺等操作时,应在B超监测下进行,避免刺伤胎盘。
  三、胎盘早剥的治疗
  纠正休克。对于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的胎盘早剥患者,医护人员应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输血应及时且尽量使用新鲜血,以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是治疗胎盘早剥的关键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经阴道分娩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出血以显性为主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分娩的经产妇。而剖宫产则适用于初产妇、重型胎盘早剥或胎儿已死亡等情况。
  防止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在分娩后应及时应用子宫收缩剂如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并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若经各种措施仍不能控制出血,且子宫收缩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对于大量出血且无凝血块的患者,应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并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包括补充凝血因子、采取抗凝药物等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结语
  胎盘早剥是孕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起病急、发展快,对母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准妈妈们应提高警惕,了解胎盘早剥的识别、预防和治疗知识。通过定期产检、改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以及减少机械性刺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同时,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以确保母婴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位准妈妈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孕期环境。
卓干娇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