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9月1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0]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

  心血管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以其微创、高效的特点,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冠状动脉疾病的支架植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还是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心血管介入治疗都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然而,任何医疗手段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心血管介入治疗也不例外。本文旨在全面、科学地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与并发症,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过程。

  一、心血管介入治疗概述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途径,利用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对心脏及大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与传统手术相比,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1.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通常所说的冠脉放支架,是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特制的球囊导管送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以恢复冠脉血流通畅。
  1.2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主要针对房颤、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通过射频消融技术,破坏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还可以进行起搏器植入术。
  1.3 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二尖瓣瓣叶夹闭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微创方式,修复或替换病变的心脏结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
  尽管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手术操作风险。手术操作风险主要源于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血管穿孔、血管夹层、导管断裂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心脏压塞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2 造影剂过敏与肾功能损害。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常需使用造影剂进行血管显影。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此外,造影剂还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尤其是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风险更高。
  2.3 心律失常。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局部组织受到刺激或压迫,可能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痛、晕厥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4 感染与出血。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若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此外,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壁,导致出血。出血通常发生在穿刺点附近,严重时可扩散至全身,危及生命。
  2.5 血栓形成与栓塞。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壁受损、血液凝固因子活化等因素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可能阻塞远端血管,引起组织缺血、肿胀等情况。此外,异位栓塞也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截瘫甚至出现栓塞综合征。
  三、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多种多样,严重程度不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3.1 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心脏介入手术需经皮穿刺进入血管,穿刺点附近的血管壁可能受损,导致出血。轻者表现为局部渗血,重者可能形成血肿,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
  3.2 心包积液。心脏介入术后,由于炎症反应刺激心包膜,导致心包分泌液体增多而形成积液。心包积液多发生在心包腔内,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需进行心包穿刺引流。
  3.3 血管痉挛。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导丝和导管可能会刺激局部血管壁,引发血管痉挛。痉挛通常发生于穿刺处附近的动脉,可能导致局部缺血、疼痛。
  3.4 血栓形成与栓塞。血栓形成与术后血管壁受损、血液凝固因子活化有关。血栓可能在穿刺部位或其他受损血管处形成,阻塞远端血管,引起组织缺血、肿胀等情况。异位栓塞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截瘫、栓塞综合征等。
  3.5 心律失常。如前所述,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局部组织受到刺激或压迫,可能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痛、晕厥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6 心搏骤停与死亡。虽然心脏介入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较高,但仍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搏骤停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这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严重、手术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有关。
  四、预防与应对措施
  为了减少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生和患者都应采取积极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4.1 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医生在决定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确保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对于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推荐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案。
  4.2 加强术前准备与评估。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血、准备急救药品和器械等。
  4.3 严格无菌操作与术后护理。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的发生。术后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4 合理使用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术后应合理使用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发生。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
  五、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加强术前准备与评估、严格无菌操作与术后护理、合理使用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刘彦恒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