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9月1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7]

产后妈妈的必修课:产褥期身体变化与护理要点

  产褥期是指从分娩结束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规定为6周(42天)。这一时期,产妇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显著的生理变化。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产褥期身体的主要变化及相应的护理要点,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

  一、产褥期身体的主要变化
  1. 子宫复旧:分娩后,增大的子宫会逐渐缩小至未孕状态。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随后每日下降约1—2厘米,产后10天左右子宫降入骨盆内,6周后恢复到孕前大小。此过程中,产妇可能会经历产后宫缩痛,尤其是哺乳时疼痛可能加重,但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 恶露排出:产后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恶露分为血性恶露(持续3~4天)、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和白色恶露(持续3周左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
  3. 生命体征变化:产后24小时内体温可能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可能与产程延长导致的过度疲劳有关。产后3—4日可能出现泌乳热,体温可达37.8℃-39℃,属正常生理现象。
  4. 褥汗:产后1周内,产妇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尤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为明显,属正常现象。
  5. 其他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消化系统功能逐渐恢复,但可能出现便秘。泌尿系统需注意预防尿潴留。内分泌系统则因哺乳与否,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有所差异。
  二、产褥期护理要点
  1. 观察与监测:产后24小时内应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情况,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2. 促进子宫复旧:鼓励按需哺乳,刺激乳头有助于子宫收缩;适当活动,如产后体操,促进子宫恢复。
  3. 饮食管理:产后饮食应多样化、富含营养,保证足够热量和水分。初期以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推荐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4. 会阴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检查伤口情况,如有红肿、硬结或分泌物应及时就医。产后24小时后可进行红外线照射外阴,促进伤口愈合。
  5. 预防便秘:多吃蔬菜,早下地活动,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6. 预防产褥中暑:产妇应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等设备调节室温。同时,产妇应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利于散热。饮食上应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7. 心理健康: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家人应给予充分关爱和支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8. 性生活与避孕:产褥期内禁止性生活,产后42天复查正常后可恢复。建议哺乳者使用工具避孕,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或工具避孕。
  产褥期是新妈妈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护理不仅能促进身体的恢复,还能有效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希望每一位新妈妈都能正确认识产褥期,做好自我护理,享受成为母亲的喜悦。 黄敏静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