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没爱情故事却有富饶矿藏
说起可可托海,大家都会想到那首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其中,牧羊人和养蜂女相爱又无奈分离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可可托海的一个“矿坑”。
该歌曲原唱王琪的同事去可可托海采风,拍摄了可可托海3号矿坑的美丽风景。后来,采风的照片被王琪看到,再加上可可托海这个好听的地名,他立刻来了灵感,就此创作出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虚构的,但在那儿却真实地存在着富饶的稀有金属矿藏和一群默默奉献的采矿人。
可可托海3号矿坑,坑长250米,宽240米,深陷地下143米,状如古罗马斗兽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由于地下水的渗出,3号矿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高山湖泊。废弃的矿渣形成了长达数千米,高十多米的人工“平顶山”。
这座矿山的全称为“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3号矿脉”,位于新疆北部的富蕴县,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型稀有金属矿床。它属于重熔岩浆分异成因伟晶岩,是世界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典型代表,素以“地质矿产博物馆”而享誉中外。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可可托海3号矿脉已扬名中外。美丽的可可托海不仅蕴藏着富饶的矿产资源,更有一群可爱的人。在这个被誉为“北疆明珠”的地方,采矿工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开采稀有金属,用双手打造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听说那时工人们要先点火把冰雪和冻土层融化、用铁锹将泥土挖去,用随身携带的钢钻和榔头挖出5米深的大坑,然后打炮眼装炸药进行爆破,再把矿石装到马拉雪橇上,或者捆到毛驴背上驮下山;听说在零下40℃的严寒中一天工作15—18小时是常有的事;听说大家都吃着“黑面”糊糊,百十多公斤锂矿砂的牛皮口袋从山腰背下来,每天要背两三次甚至更多,大家比着干;听说捡拾矿石时干上一两个小时一双手套的指头部分就全破了,手也早已冻得没了知觉……无数个“听说的故事”汇聚成了可可托海精神,成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去拼搏与奉献。回顾过往,可可托海3号矿脉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功勋矿”。
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1967年之前这座矿山一直被隐姓埋名,代号“111矿”。它曾为国家偿还了不少外债,并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研制提供了关键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你是不是想立刻飞到可可托海去看一看这座富饶的矿藏?不用着急,可可托海的矿产明星已经来到了太原。只要前往山西地质博物馆二层《典藏山河——地质资料专题展览》就能够一睹来自可可托海3号矿坑的矿物芳容。地质资料不止典藏山河宝藏,更让无数荡气回肠的历史岁月与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定格。 (山西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