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9月0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6]

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一步步“入侵”的?

  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常见而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常被誉为“隐形杀手”,因其初期症状隐匿,往往难以察觉,直至严重并发症出现时才被重视。本文将详细解析动脉粥样硬化如何一步步“入侵”人体,并强调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1. 脂质沉积: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动脉内膜上脂质物质的沉积,主要是胆固醇。这些脂质物质逐渐在血管壁内积累,形成脂质条纹。
  2. 炎症反应:脂质堆积会诱导局部炎症反应,吸引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前来清理。巨噬细胞在吞噬脂质后转变为泡沫细胞,进一步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增长。
  3. 纤维帽形成: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并在纤维蛋白的作用下形成纤维帽,覆盖在斑块表面,使斑块更加稳定但也可能增加破裂的风险。
  4. 钙化和硬化:随着时间推移,斑块会逐渐钙化,导致动脉变硬并失去弹性,严重影响血液循环。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
  1. 高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动脉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 吸烟: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血管,增加患病风险。
  4. 糖尿病:高血糖水平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5. 不良饮食习惯: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饮食会增加患病风险。
  6.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体重增加和代谢紊乱。
  7. 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个体患病风险更高。
  三、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动脉逐渐变窄,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腿部疼痛或跛行等症状。这些症状提示动脉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必须及时干预。
  1. 定期体检:通过血液检查、血压测量、BMI计算和踝肱指数(ABI)测试等,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迹象。
  2.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等,能更详细地观察动脉内壁和斑块的形成情况。
  四、早期干预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选择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
  2. 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
  3.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动脉狭窄,可考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血管成形术。
  五、结语
  动脉粥样硬化虽然危险,但通过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减缓其进程,甚至逆转部分病变。因此,提高公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加强健康管理,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守护自己的心血管健康,远离“隐形杀手”的威胁。
许倩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