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8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3]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自我管理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使得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除了接受专业的医疗治疗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自我管理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戒烟限酒,远离有害物质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约2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吸烟,而戒烟可使冠心病患者个体病死率降低36%。吸烟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坚决戒烟。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和行为治疗、针灸治疗以及尼古丁替代疗法等也是有效的戒烟手段。同时,患者还应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酗酒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二、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饮食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油脂和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同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茶树油、橄榄油、玉米油、鱼类、瘦肉、豆制品等。此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摄入。对于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每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但慢性心衰患者需严格监测出入量,遵医嘱限制入液量。
  三、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适量的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即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在运动时,患者应携带必要的急救药物,并避免在高温、寒冷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
  四、心理调节,保持平和心态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因此,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与亲朋好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同时,患者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以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五、定期监测,及时就医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关键指标,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关注自己的血压水平,如果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降压方式。血脂异常患者则应根据血脂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降脂目标并选用合适的降脂药物。此外,患者还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并发症。
  六、起居有常,避免不良习惯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患者还应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习惯。在寒冷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为感冒易发展成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七、坚持服药,规范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如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等。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患者还应了解所服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患者更应格外注意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咨询和寻求帮助。
  八、社区支持与家庭关怀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还需要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与关怀。社区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家庭则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生活压力。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康复组织或志愿者活动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心理调节、定期监测、起居有常、坚持服药以及社区支持和家庭关怀等多方面的措施,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梁小琴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