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8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6]
由线下走向线上销售更隐蔽

保健品“坑老”骗局手法翻新

  一度,以治病、养生的名义,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药品、保健品的“坑老”骗局屡见不鲜,严重损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这些骗局套路手法翻新,利用电商平台、视频直播引流,由线下走向线上,销售更隐蔽,给消费者维权与有关部门监管带来新挑战。
  近日,陕西省永寿县常宁镇果纳村张继高老先生被电话推销,以高于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了药品。“今年5月,我从电视上看到治疗糖尿病且很快可以治好的广告,便按广告中的号码打了咨询电话。当时没人接听,我就挂了电话。不料,第二天,一名自称刘微的女士打电话过来,询问我的病情后,表示她们可以治疗,只是价钱比较贵,打五折后2460元。我有点犹豫,她又说前500名有优惠,把价格降到1860元。”张继高付款后,药很快寄来了,包括3盒中成处方药和3盒某种砭贴。
  后经儿子上网查询,发现按网上价格购买这些药品最多需要300元。
  张继高的遭遇并不鲜见。这些骗局话术大多有相同“套路”,一是夸大药品功效,谎称可以治好糖尿病,二是以所谓的五折再优惠的名义诱导,三是利用信息不对称高价出售。
  传统骗局多发于线下,进行面对面诱导。如今,相似的套路,手法翻新了。许多骗局通过电视广播广告、营销平台视频等引流,再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进行一对一诱导。“从前是在超市门口发传单,现在是打电话让老年人听视频课。”河北省保定市读者贾女士告诉记者,70多岁的母亲原本热爱跳舞,现在却天天忙着在平台上观看短视频,听各种各样的课程,“从前线下送鸡蛋等小玩意,现在买孢子粉送按摩椅、买海参送四日游。许多老年人辨别能力较差,再加上被‘阿姨’长、‘阿姨’短地叫着,逢年过节还有小礼品,老年人都觉得自己花钱是占了便宜。”
  为了规避追责,这些骗局的手法越来越隐蔽。来自山西省大同市的江女士说,去年12月,她在一个电商平台看到短视频广告后,点击链接转到电商平台,下单花费100多元购买了一款黄芪片。随后有客服加了她的联系方式,“近一个月时间,客服会询问服用效果,并发一些养生知识。最初我不怎么回话,后来听她不断介绍他们公司产品有功效,就想着试试吧。”结果,江女士先是花500多元购买了这家公司自制的膏滋,随着与她联系的人由客服升级成营养师助理、规划师,他们以指导用药、为她制定个人调理方案等名义,先后让她购买了6000多元、2万多元、1万多元的药品、保健品。“直到今年2月我开始产生怀疑,规划师就不再和我联系了。”江女士说。
  以老年人为对象的保健品兜售骗局中,最多的问题是夸大功效、虚假宣传。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目前保健品“坑老”骗局中出现最多的问题,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在此类骗局中,保健品成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道具。
温馨提示
  人老了需要关爱,也需要治病。现在子女都忙着工作,医院设施越来越智能化,老年人觉得去看病很困难。这些不法人员打着老中医、高科技的旗号,宣传包治百病的所谓神药,又像亲人一样嘘寒问暖、忙前忙后,老年人很容易就上当了。
  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还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建议可通过社区或其他组织丰富、充实他们的生活,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