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6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脑血管疾病的中医预防与调理:以养阴清热,防范中风风险

  众所周知,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风险的高发疾病,其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在所有与心脑血管有关的疾病中,脑卒中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依据2016年公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我国每年都有超出200万的新脑卒中病例,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超过180万。那些存活下来的患者大多数面临着残疾的风险,这无疑给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情感压力。
  一、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一)高血压
  高血压被视为引发脑血管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当血液流动时,血管壁会受到压迫。如果高血压症状持续不断,那么血管有可能变得更为脆弱,进一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并对大脑血液供应带来不利影响。(二)心脏病
  心脏病被视为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心率的异常变动和供给的不稳定性,心脏受到外界冲击时可能出现心肌缺血,有可能进一步引发脑卒中。(三)高胆固醇
  高胆固醇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硬化现象。高胆固醇患者由于血液黏稠,从而使血液流速变慢。冠状动脉如果硬化,将阻止血液快速向大脑供应,进而引发脑栓塞。
  二、脑血管疾病的中医预防
(一)均衡饮食
  预防脑血管疾病,公众需要均衡饮食,确保营养摄取得当。不良的食物习惯是导致心脑血管问题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必须保障营养平衡,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食,避免食物摄入过多。
  缺乏充足的体育锻炼、过量摄入热性食物,也都有可能促使高血脂发病率增长,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二)调节心情
  在精神层面上维持稳定状态,有利于预防相关病症。如忧郁、焦虑和悲观,心理上的压力,都可能使血管内膜产生紧缩效果,进而进一步加速血管老化。心脑血管疾病中,剧烈兴奋是一个必须警惕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三)劳逸结合
  长期疲劳、晚睡或熬夜可能对心脑血管的生物节奏产生不良影响。这样的状况可能导致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功能失衡,进一步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缓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如果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对血脂的新陈代谢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调理
(一)药疗
  患者必须确保自己的血脂、胆固醇、血压以及血糖始终处于合适的水平。中医根据心脏病的各种症状,如气郁、寒滞、血瘀和痰凝等进行诊断后,可以采用各种相对应的治疗手段,如行气流、温经、活血化痰,以达到基本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恢复心脑活性。(二)运动疗法
  在治疗手段上,最常见的方法是进行有氧锻炼,如散步活动。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让患者避免心情的激荡。患者保持了适量的运动量和稳定的情绪,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中风的发生。(三)食疗
  食疗旨在推动心脑血管健康和促进新陈代谢的有序性。患者选择食物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食物的特性。医生不建议患者吃重口味的食品,应减少糖和盐的摄入量,并且要避免过度喝酒或食用油腻、生冷、煎炸或烧烤等食物。“淡味”的概念代表着饮食应当更加以简单和清淡为主导,每次餐食应确保吃足七分饱。(四)保持良好生活作息
  要想有效地管理和调整心脏功能,首先得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确保其始终处于愉悦状态,因为情绪的持续积累可能引发心脑的气滞以及血液的淤积现象;再者,要确保人们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十分重要,长时间的熬夜和过度的疲劳会导致衰老。而在饮食方面,则需要使用食疗与药物疗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那些身体较为虚弱、食欲降低以及精神疲惫症状的心脑血管病患来说,选用人参、黄芪、丹参和当归等药物是非常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那些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是气血不足的患者,冬季是一个极佳的阿胶补充时段;那些表现出易感寒和腰部酸痛等阳虚症状的人群,可以考虑添加黑芝麻或核桃仁作为治疗方法。
  总结:
  中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时,始终注重采用辨证治疗,强调调整气血、调节内脏功能和消除痰瘀等核心理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疗法。基于这一背景,进一步强调了多元化的调节和预防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疾病的再次发作机会。 李敏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