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6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6]

六个“一”开启“夏养”好时节

  樱桃红透,蛙声蝉鸣。进入夏季意味着春日已尽、夏日初长。此时身体经春天的生养变得慵懒,一时难以接受夏季的高温,人们明显会出现心烦、心情郁闷的情况。因此,做好夏季养生尤为重要,老年人在养生时,做好以下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安然度夏。
  ●一份苦菜:消暑退热
  进入夏季后,人们心火旺盛,常会出现口疮、痤疮、心烦、便秘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食苦味食物,例如苦瓜、苦菊、苦荞麦、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有助于清热泻火。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五味对应苦味,五脏对应为心。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及上火的发物,以免造成身体内火过盛,加重胃肠负担,引发口腔溃疡、腹胀胸闷等。
  ●一碗薏米粥:健脾除湿
  夏季气温较高,人体容易出汗,如果排汗不足或汗液不能及时蒸发,会导致体内湿气积累。
  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喜食冷饮、冰激凌等,摄入过多寒凉食物,也会造成体内湿气过重。薏米能够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除身体湿气。
  ●一次午睡:养眼修心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损耗阳气。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要戒怒戒躁,保持愉快的心情,可多亲近大自然,使人体的阳气宣通开泄。夏天白天气温较高,出汗量增多,正午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升浮,气为血之帅,阳气升浮导致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午饭后气血归于中焦,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因此,立夏后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
  午睡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发生。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若不能午休或者不想午休,也建议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一次锻炼:颐养心神
  生命在于运动,经过冬季的休养、春季的热身,立夏后便迎来了运动的旺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运动量增大,出汗也越来越多,但出汗过多容易伤“心”。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为心精、心血所化生。汗出得过多,津液大伤,必然耗及心精、心血,出现心慌、心悸症状。运动锻炼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慢跑等。运动强度也要因人而异,把握好尺度。运动时以及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一次泡脚:祛除暑湿
  夏季是一年当中雨水量最多的季节,湿气也最重,在这种环境下人容易出现犯困、头身沉重、食欲减退等症状。
  泡脚可以打开毛孔,使汗腺通畅,达到祛除暑湿、加速体内代谢废物排出、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提神醒脑、缓解疲倦不适、提高食欲。每晚泡脚后配合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可补肾壮阳,促进睡眠。
  ●一杯姜茶——补阳温中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大概意思就是农历五月、六月阳气最盛,人体阳气向肌表发散,所以体内阳气相对不足、脏腑微冷。
  炎炎夏日,汗出甚多,阳气耗散,过于贪凉会加重脏腑的寒证,湿气难以排出,出现伤风感冒、呕吐、腹泻、腹痛、腰肩疼痛等不适,因此,进食生冷后或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常喝姜汤可助阳气升发,补阳温中。
赵慧妍(山西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