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5月2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6]

端午节与中医药:传统习俗中的健康智慧

  端午节,又被称为龙舟节或端阳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民谚有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在这个时节,高温湿热,蚊虫滋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正因如此,端午节也成了古代人民的“卫生日”“健康节”,是一个全民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端午节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熏艾叶、挂菖蒲、佩香袋、驱五毒、洗药浴等,都与中医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暗藏了不少养生的玄机。
  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插上艾草与菖蒲。这两种中药不仅具有独特的香气,更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艾草,又名艾蒿,它性温,味苦辛,能够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具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菖蒲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杀虫灭菌的作用。这两种草药不仅能够驱邪避疫,还寄托了公众迎祥纳福、避邪除灾的愿望,已然成为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时节,阳气旺盛,正是养阳的好时机。素体阳虚或冬日易发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疾病患者,最宜于此时艾灸。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通过燃烧艾条,利用艾火的热力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正祛邪的目的。公众在这个时节艾灸,不仅能够顺应天阳之盛以补人体之阳,还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古时,中国人会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来驱邪避疫。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这是因为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重者则会致人死亡。需要注意的是,内服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我国自古就有端午佳节喝茶、赠茶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每逢端午佳节,百姓都会上山采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防暑解渴、辟秽驱邪。后来,人们称呼此茶为“端午茶”。端午之后伴随炎热夏季,病菌滋生,是流感的高发季。这时候,公众常饮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有效抵御病菌病毒。“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这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古时自制的香囊中常用到的中草药,如丁香、白芷、川芎等,多具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气味芳香,有大量挥发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端午节期间,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粽子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健胃消食的作用。而粽子的馅料中常常加入红枣、豆类等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药材。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豆类则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人们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摄取了这些药材的保健功效,达到了预防疾病的目的。但粽子黏滞,不宜多食和空腹食用,每餐一到两个即可。
  此外,在端午节期间,还有一个传统习俗是洗药水澡。人们会用各种草药熬成的水洗浴。这种草药浴不仅能够清洁身体、去除污垢,还能够治疗皮肤病、去邪气。在广东地区,儿童会用苦草麦药煮水洗澡或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寓意洗去晦气。在湖南、广西等地,人们则会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全家老小都会参与其中。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而且是一个展现中医药文化精髓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粽子,欣赏到壮观的龙舟比赛,还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医药“天人合一”与“防病于未然”的深邃智慧。这些传统习俗,让我们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和保养,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罗蒂 桂林市中医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