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5月2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0]

朋友介绍的对象经常“借钱”对象竟是朋友假扮

  网络时代,假借“网恋”的名义进行诈骗已经屡见不鲜,此类案例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识,近日,永济法院审结这样一起诈骗案:被告人以向朋友、堂哥、网友介绍对象为名,虚构身份实施诈骗行为。
■案情简介
  2020年10月,小王和朋友小孟一起吃饭时,提到希望能给自己介绍一个女朋友,不久后小孟通过微信给小王推送了一位名叫杜某的女孩。二人添加好友后很快陷入“热恋”,虽然二人尚未见过面,但“杜某”却以着急还信用卡为由向小王借款5000元,随后又以母亲生病、买车票等理由继续借钱,总额度达到将近1.5万元。当小王提出还钱的要求时,“杜某”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时间一久,小王不得不起疑。一次偶然机会,小王添加到了真正的杜某的微信,经过询问,原来杜某根本不认识自己,意识到被骗后,小王找到小孟对质,这一问才知道原来和自己谈恋爱的“杜某”居然就是小孟,一切都是小孟制造的骗局!
  2022年1月,小孟得知自己堂哥老孟希望能找个女朋友,随后便向老孟微信推送了一位名为郭某的女性,并告诉老孟自己认识郭某,她家人一直催她结婚,进展顺利的话6月份就可以结婚。不久后二人通过微信聊天谈恋爱,在取得老孟信任后,“郭某”在半年之内以支付宝花呗还款、家人买房支付尾款等理由,要求老孟转账将近20万元。令老孟疑惑的是,“郭某”的电话始终打不通,事实上,所谓“郭某”只是小孟虚构的人物,“郭某”的照片其实是小孟从他人的抖音、朋友圈下载的,所骗钱款也被小孟用于偿还信用卡欠款及日常消费。
  2023年6月,小赵在网上发布信息求购宠物猫,小孟看到后谎称其有猫可以交易,二人在约定地点见面,聊天过程中,小孟假借有偿完成公司任务为由,让小赵从支付宝贷款5000元并转到指定账户,承诺当日返还,然而之后小孟又以金额不足1万元所以返还时间比较长为由,要求小赵再转账5000元“凑个整”。
  小孟还得知小赵想找女朋友,便使用自己的微信账号冒充女性“王某”与小赵互加为微信好友,以“王某”需要还信用卡为由,要求小赵转账3600元,之后又谎称没有到账,又让小赵转账3700元。小孟屡屡得手后更加得寸进尺,再次谎称之前的转账没有到“王某”的账户上,要求小赵一次性转账1万元,甚至还编造出“提现手续费”的理由,让小赵额外再转200元。短短几天时间,小赵被骗取2.5万余元。之后小赵始终没有见到小孟,意识到被骗后选择报警。
  事后,小孟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起诉至永济法院。
■法院裁判
  法院审理后,认定小孟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并处罚金2.5万元,责令被告人小孟退赔被害人损失。
■法官说法
  这一案件的审理,不仅是对罪犯的惩戒,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现如今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者往往利用人们的善良和信任,以各种理由诱骗他人上当。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随意转账汇款。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打击诈骗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永济法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