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4月2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4]

子宫内膜癌手术护理知识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女性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逐渐上升。根据临床医学显示,子宫内膜癌在不育、肥胖、绝经延迟以及长期使用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群体中较为常见,不仅治愈较为困难,而且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身心健康。临床目前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癌。那么,手术开展中常见的护理知识有哪些?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本文为您详细地介绍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承担着女性生育的责任,对女性较为关键。子宫内膜癌则是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按照病因,子宫内膜癌目前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I型子宫内膜癌,主要是因长时间无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分泌而出现异常,导致子宫内膜出现病变,属于依赖性子宫内膜癌;第二种为Ⅱ型子宫内膜癌。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但多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功能性卵巢肿瘤、不孕不育以及绝经延迟存在一定的关系。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较高,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仅次于宫颈癌。该癌症尽管发生率较高,但总体预后较好。
  2.子宫内膜癌的症状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阴道流血。多为绝经后阴道出血,但数量较少。多数未绝经女性的阴道出血是因月经量增加、月经延长或者是月经紊乱等等。
  第二是阴道排液。有部分患者感染后增加了脓性流入,因此会出现血性液体或者是浆液性分泌物。
  第三是下腹疼痛及其他。一般来说,肿瘤影响到子宫颈的内部开口,导致宫腔内部脓液积累,使得下腹出现疼痛和痉挛性疼痛。随着肿瘤对子宫周围造成影响,下腹或腰骶部出现疼痛。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3.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护理知识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手术中,护理干预较为关键,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体位护理。根据患者麻醉的性质为其调整合适的体位护理。譬如,针对全麻患者,护理人员让其在清醒前去枕取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偏倚,避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从而促进引流管的回流,减少切口张力;如果患者采取腰麻,要取枕平卧6~8h后取半坐卧位,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如果患者出现咳痰的情况,相关人员要拍背,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第二是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直接关系着生理,其情绪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较为关键。家属及相关护理人员要尽量用和蔼的态度、体贴的动作面对患者,主动关心,家属向医疗人员咨询手术的过程、麻醉过程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将这些内容传递给患者,消除患者的术后顾虑。
  第三是引流管护理。一方面家属和相关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引流袋悬挂在床边,注意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避免发生感染的情况,另一方面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做好引流管的标记,将其固定在床边,避免引流管出现扭曲或打折的情况,也要避免因患者的翻身导致引流管出现移位或脱出的情况。除此之外相关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畅通,一般来说挤压引流管的频率是2h/次。
  第四导尿管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尿量,避免尿管出现扭曲或挤压的情况,确保尿管的畅通。在日常护理中要叮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在尿管拔除之后如果残余尿高于100mL,表示膀胱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需要留置尿管3~5d,直至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下。
  第五出院指导。针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在出院之后要进行静脉循环泵使用操作循环,相关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穿着压力袜的必要性,确保患者在10天持续穿着,从而防止静脉炎症的发生。另外还要统计登记患者的信息,尽量在出院后与患者保持沟通,确保患者能够高效完成自我护理管理。
  总之,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手术护理知识较为关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质量。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体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子宫内膜癌患者要坚持优质护理,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蒙韩寿 河池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