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3月2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8]

老年人在春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春天来了,天气渐暖,但忽冷忽热很容易诱发一些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更要引起重视。
  随着天气转暖,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增加,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加上有的老年人对活动量掌握不好,如果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其遭受风寒侵袭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而这些疾病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脑血管疾病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如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初期症状,老年人要及时就医检查。
  那老年人在春季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及时增减衣物
  常言道:“春捂秋冻,百病不生。”有心脑血管病的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时,及时增减衣物,不能穿得太多,也不能穿得太少。尤其是在雨雪天、大风天、沙尘天时,要添加衣服,戴好帽子,穿好背心护好背,鞋袜宽松护好脚,尽量少出门。
  春季天气多变,在生活中,老年人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都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或痉挛。此外,早晨不要起得太早,起床后不要急于下地,在床上坐5分钟再穿衣服,起床后喝杯温开水,让血液得到稀释,以免出现心绞痛、中风等。
  2.锻炼量力而行
  春天万物复苏,容易导致情绪兴奋,增加心脏负荷,加上昼夜温差大,血管反应强烈,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初春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耐寒能力,但锻炼一定要适度、恰当,不要过早出门,上午八九点或下午四点左右运动为宜。
  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感觉微微出汗就应停止运动,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不宜选择爬山、跑步等激烈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选择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
  3.合理饮食
  主食方面,可以米、面、杂粮、谷物等多品种轮流选择。
  不同品种的蔬菜所含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蔬菜,特别注意多选深色叶菜;动物性食物,包括鱼虾贝等水产品,畜禽肉,蛋,奶类等,以及一些动物内脏类食物换着吃,三餐都应有动物性蛋白质,不宜集中在一餐大量摄入;每人每天喝300—400g鲜牛奶或相当量蛋白质的奶制品(相当于奶粉30—36g),尽量选择质地松软易消化的食品,少吃带刺、带骨的食物;经常监测体重,如果体重短期有明显变化,需要警惕是否有营养不良或者某些疾病。
  4.保持良好心情
  老年人心情一定要保持开朗,情绪稳定,要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和突发事件,节制七情(喜、怒、忧、思、惊、恐、悲),保持不生气,不发火,少激动,必要时事先服些安定类药片,或采取旅游、转移思念等回避方法。
  对一些生活小事“难得糊涂”为佳,个人的一些损失或委屈采取“吃亏是福”的精神安慰也不失为上策。退休后要克服失落感、孤独感,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尽快适应新环境。 省卫生监督检查中心龙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