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3月2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6]

血脂的自我管理——心肌梗死篇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罹患心肌梗死后,脂肪代谢和血脂管理对患者预防二次心肌梗死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心肌梗死后的脂肪代谢异常以及如何进行血脂管理予以阐述。

  一、心肌梗死后的脂肪代谢异常
  心肌梗死后,脂肪代谢往往会出现异常。一方面,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坏死会释放大量脂肪酸。这些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提高血脂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心肌梗死对心肌功能的损害,身体对脂肪的利用能力下降,导致脂肪堆积。
  心肌梗死后的脂肪代谢异常表现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这种异常的脂肪代谢状态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再次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
  二、血脂的自我管理策略
  针对心肌梗死后的脂肪代谢异常,合理的血脂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血脂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见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纤维酸类药物(如贝特它普利)、胆酸树脂类药物(如橙子油酸树脂)等。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可以降低LDL-C的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 饮食调节
  影响血脂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和饮食影响最大。因此,饮食调节对控制血脂水平至关重要。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应遵循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饮食应以新鲜蔬菜、全谷物为主,避免过多地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并保持合理均衡饮食,限盐,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此外,患者应选择瘦猪肉、牛肉、去皮禽肉、鱼、蛋清、牛奶等,尽量不要或减少肥肉、禽肉皮、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的食用。另外,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茶都有降血脂的功效,尤其是绿茶,效果更佳。多吃降脂的新鲜水果增加抗氧化维生素(蔬菜、水果),如猕猴桃、梨还有苹果等。
  3.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锻炼对改善心肌梗死后的脂肪代谢异常非常重要。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气功等,我国传统的太极拳、气功,对减肥和调节脂质代谢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增加心肌耐受力,改善心脏功能。此外,运动还能促进脂肪的氧化代谢,减少脂肪在体内堆积。规律地坚持中等强度代谢运动,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运动后第2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为宜。
  4. 戒烟限酒
  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加剧心脑血管损伤。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应立即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烟瘾小的人可采取一次性完全戒断法,烟瘾大则逐步减少吸烟量。不用零食代替烟草以免引起血糖升高和超重肥胖。同时,过量饮酒也会对心脑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提倡限制饮酒,有长期过量饮酒嗜好者减少饮酒量,并选择低度酒,酒精依赖者可借助药物治疗戒酒。
  5. 控制体重
  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仅导致血脂水平升高,还会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病情。减少每日膳食总能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
  6.保持心情舒畅
  血脂异常及心肌梗死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心理压力。我们应关心、鼓励患者及家属讲出自己感受;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指导病人解除恐惧;保持乐观情绪,增加对血脂异常的了解,做好生活上自我管理,自觉接受饮食、运动锻炼及药物治疗,使其成为生活的部分。
  三、总结
  心肌梗死后的脂肪代谢异常和血脂管理是关乎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存期的重要问题。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戒烟限酒以及控制体重等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持续进行血脂管理,以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赵丽平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