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3月1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4]

中华古器纠正你提醒你启发你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文化瑰宝繁星点点。今日,我们沿着古器之轨,聆听诚信佳话,领略那在历史长河中保障公平交易的智慧。

秦始皇时期的“秦权”天平上的帝国意志
  在秦始皇时期,一个神秘的物体静静地躺在各地的市集和官衙之中。它不是闪耀的宝剑,也不是璀璨的珠宝,而是一个形象不起眼的权衡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目光不仅仅停留在领土扩张上,更希望将统一秩序贯彻全国。他深知,商业的繁荣和国家的稳定都离不开公平的交易。于是,他下令铸造了一种特殊的权衡器,被称为“秦权”。
  这些“秦权”身上刻着秦始皇的诏书,仿佛使者在传达这位帝王对公平交易的坚定决心。它不仅用于校准,更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税收公正的神器。“秦权”形状独特,有的像秤砣,有的似水壶,有的如哑铃,材质多为青铜或铁,坚固耐用,象征着政权长久稳固。
  在秦始皇时期,权衡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计。如果商家使用了不准确的“秤砣”,那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更是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挑战。

汉代的“诚信尺”量短长更量人心
  汉代的“诚信尺”,又称为“汉尺”,是当时的一种标准长度测量工具。它的制作非常精细,通常由青铜或铁制成,形状为长条形,有的一端有柄,方便握持。尺身上有刻度,用于测量。这些刻度经过严格校准。“诚信尺”的名称中蕴含着深刻寓意。诚信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而“诚信尺”则代表了这种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商业交易中,“诚信尺”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可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准确、透明。
  在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各种制度也逐渐完善。所以,“诚信尺”体现了汉代社会重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倾向。

唐代的“信任契约”一纸信任千年传承
  唐代商业极其繁荣,那时的人们用一份份精美的契约文书,记录着交易的点点滴滴。这些契约文书,就像是“信任契约”,见证着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在它们的守护下,商业交易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那时,诚信在政治层面表现为统治者的重信守诺。唐代历任帝王都特别注重政治诚信,唐高祖李渊倡导诚信,他的名声因此得以传颂;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诚信治天下,他希望通过诚信和仁义来改革社会的浇薄之风;武则天也秉持着“君臣不信则国政不安”的理念,并在她撰写的《臣轨》一书中设有诚信专章。这种政治诚信不仅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更体现了国家的治理理念。
  诚信观念在唐代经济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时的社会形成了以契约为主要形式的约束机制。在商品交易、借贷、租佃等经济活动中,人们通过签订契约来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契约精神不仅保障了交易的顺利进行,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整体繁荣。

民国时期的“公平秤杆”权衡之间诚信至上
  民国时期的“公平秤杆”是一种用于商业交易的称重工具,其目的是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公平秤杆”通常由一根长杆和多个秤砣组成,杆上有刻度,用于表示重量。秤砣则是用于平衡秤杆的重量单位,通常由金属或石头制成。在交易过程中,商家和顾客可以将需要称重的商品挂在秤杆的一端,然后通过调整秤砣的位置来使秤杆平衡,从而确定商品的重量。“公平秤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客观、公正的称重方式,避免了商家在交易过程中作弊或故意误称。通过使用“公平秤杆”,顾客可以确保自己买到的商品重量与商家所承诺的一致。
  在民国时期,“公平秤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不仅在商业领域,也被用于农业、手工业。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公平秤杆”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使用规范有效。
  这四种物件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对于诚信与公平交易的坚守与追求,见证着商业文化的繁荣与传承,也为我们今天的买买买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记者 乔静涛 本文参考书籍:《中国经济史》《资治通鉴》《中国文物收藏百科全书》《不鄙文丛》本版图片源自各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