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3月0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5]

手术室管理: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手术室在医院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展开手术诊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仅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还是衡量外科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手术室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手段,也是护理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一环。要是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护理服务,就会成为动态的宣传广告,医院也能创造良好的口碑,并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患者不仅减轻了痛苦又节省了医疗开支。如何才能做好手术室管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手术室常见的护理缺陷
  手术室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很可能会延误手术时间,影响治疗效果。要是情况比较严重,还会使患者致残甚至致死。手术室常见的护理缺陷如下:
  1、当手术量较多、工作量大,人手缺少,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太多焦虑或应用镇静剂后意识不清,无法准确地回复医生的问题。当出现以上这些问题时,很可能会发生接错患者或安置错手术室的情况。
  2、准备的用物与手术所需要的不一致、不完备,或者是器件性能不佳、钳端夹持不够紧,吸引器管道堵塞不通等。
  3、体位安置不当造成损伤,导致压疮发生,或者是患者的手术体位安置方向存在错误,或者是由于衬垫不当而影响患者呼吸,或者是因为约束带过紧而造成神经受压等。
  4、因设备、仪器使用不当而出现临时故障,导致手术难以顺利完成,无法产生最佳效果。这种情况在使用电刀、气压止血带等当中可能出现。
  5、器件、敷料、缝针等清点存在问题,或者是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后难以找到等。
  6、用药误差,输血、输液标志不够清楚,使得手术过程中出现错误使用的情况,或者是执行口头医嘱不规范而出现错误。
  7、接送患者不当导致管道脱落,或者是导致其从病床上坠落,造成摔伤或碰伤;在手术结束之后,没有及时拿走患者衣物、x光片、CT片等。
  8、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9、创口感染。
  二、手术室管理
  1、制定更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要想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也是避免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抓好落实手术室一般规则、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实际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贯彻落实岗位职责及查对制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关操作;在手术前及关闭体腔前、后整理好所需的器件,让手术室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2、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影响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因素非常多。正因如此,必须从思想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积极组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讲座,并且要及时、反复地进行安全教育,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安全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在手术前后出现任何违规行为。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思想,养成自觉落实安全措施的习惯。
  3、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为了将各级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医院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认真排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尽可能地减少缺陷、避免差错。
  4、定期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针对手术室护理专业的特点,医院必须坚持岗前培训、岗位带教,从而确保每一位新入职的医护人员都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对于原有的工作人员,应该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相关学术交流会,或者是定期到上级医院手术室进修学习,以此来弥补其专业技术水平的不足,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另外,还要让他们参加护理学历的自学考试,增强自身的应急能力,这样在手术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进行配合,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总而言之,手术室人员流动性大、无菌环境程度要求高,而且工作也比较繁忙。要是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因此,必须要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避免出现任何差错,这样才可以保证手术成功,使病人能够早日恢复,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胡宗建 河池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