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2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正月十五闹红火

  在我的老家,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小时候,我最喜欢看正月十五闹“红火”时踩高跷扭秧歌的节目表演。正月十五前后,全县十里八乡的“红火”都要到县城表演。一队队,一场场,看了“这家”看“那家”,眼睛似乎有些不够用。
  每年此时,秧歌队走在大街上,随着响器的节奏尽情地扭,队伍中有各种各样的戏中人物,媳妇儿(所有年轻女人的角色都统称为媳妇儿)和丑角是亮点。
  秧歌队的响器班子以唢呐为当头炮。唢呐高亢嘹亮的声音响彻云霄,笙吹出来的浓浓古乐气氛,形成非常好听的交响曲,美妙动听的音符融合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把涌动的人流紧紧包裹在秧歌队周围,牵动着人们的心,亦步亦趋跟着秧歌队伍走。
  高跷在穿城主路上亮相表演结束后,就走到一个开阔点儿的地方开始“踩场子”,人们都惧怕高跷踩到自己,一会儿便把场地空出来。然后出来两人,开始表演。
  歌曲节目中,演唱者都是用方言演唱,曲调古老简单,但内容和唱词新颖、诙谐、健康向上。唱词更多的是城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基层的文艺创作,也有的是演唱者自己编的。内容多是选择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人新事新风尚,以及生活中的好事、趣事进行编排,既诙谐幽默,让人们乐不可支,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作用。
  由于类似小品的节目说的都是身边事,人们听到的都是最入心窝子的妙语新编,便伸着脖子、竖着耳朵、睁大眼睛……这些诙谐、幽默、美丽的语言,逐渐汇入了人们的生活用语,寓教于乐,惩恶扬善,也为善良的人们在辛苦的劳作中点亮了一盏幸福的灯。
  表演艺术和语言艺术是一对亲兄弟。浩浩荡荡、美轮美奂的节目表演总是震撼人心,让节日气氛浓郁。
  我的老父亲94岁时,卧病在床,经常会想起他年轻时在村里参加秧歌队扭秧歌的情景与唱词。老父亲年轻时长得秀气,经常男扮女装演媳妇儿。日月更迭七十余载,老父亲依然能一段又一段地唱出他以前唱过的唱段,我们姊妹几个非常惊讶。
  每当此时,我们几个总是赶紧拿出手机,录啊录啊……如果当初没有踩开场子唱秧歌,哪还会有父亲今天幸福的回忆呢?
  闹了一天的红火,看了一天的秧歌,天渐渐暗了下来,村里十字路口用大块煤炭筑起了一个一人多高的旺火。天墨黑墨黑的,星光灿烂。寒风习习,火光熊熊,向外吐着火舌。人们摩肩接踵,纷纷把家中过年蒸的馍馍拿来放炭火上烤一烤。乡亲们都说吃上正月十五旺火上烤的馍馍,会有一年的旺气,无灾无病,财运上门。
  嗨!灵验不灵验不知道,反正先有个好心情,有个美好的希望作为生活的精神寄托,这才是老百姓生生不息、辈辈传承的源泉。 郭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