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2月0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6]

从“盗毁林地”到“生态环境多元共治”

  ■案情回顾
  位于南太行山的陵川县林区峰峦叠翠、峡谷幽奇,一株株拥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油松,经过自然界长期“雕琢”,形态各异、引人注目,也引起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
  以赵某军、董某宏为首的18人犯罪团伙为牟取非法利益,跨省联络,交叉结伙踩点选树、居间介绍促成交易,在多处林地采取破坏性手段,驾驶铲车开路挖坑、毁损林地面积0.198公顷,盗挖油松42棵,获利337900元。
  案件审理期间,陵川法院委托第三方规划设计恢复林地可行方案,部分被告人以劳务代偿方式参与生态修复,对毁坏的林地进行了恢复补栽植绿。
  2023年6月,陵川法院依法对赵某军、董某宏等主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至二年不等刑期,并处罚金,连带赔偿国家生态环境修复费。其他被告人有从犯等减轻情节,或有提供恢复林地作业械具、劳务代偿情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宣告缓刑,并处罚金。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林区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群众代表旁听了庭审。
■法官说法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本案案发地位于太行山南麓晋豫交界,森林植被茂密,系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单位。
  18名被告人盗挖油松,破坏了生态保护区内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人民法院有力惩治、有效震慑了犯罪,积极探索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方式,通过“刑罚+修复”裁判模式,彰显恢复性司法的理念。
  应用“联动协同+巡回审判+法治宣传”模式,环资审判团队在白土沟林地巡回审判,庭审结束后,合议庭与检察、公安、林业等部门联动,对辖区群众进行了普法宣传,起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同时,在恢复林地设立了“白土沟林地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形成依法打击、生态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集成效应,有力彰显了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生态责任。
■法院举措
  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设15个环境资源专业法庭,建立“生态修复异地补植复绿基地”,能动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惩治和教育功能、救济和修复功能、监督和预防功能。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各级法院通过新闻发布会、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巡回审判以案释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形式,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深入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助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设立黄河流域首个零碳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建立沿黄生态资源、汾河流域水资源司法保护站,最高法院在吕梁召开专题会议,九省区法院签署《山西倡议》,《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进行深度报道。
  太行山协议、黄河中上游流域毗邻省区协议、黄河金三角协议、古堆泉协议、历山协议……
  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林草、水利等部门联动,出台工作方案、开展专项行动……
  多元共治、跨域协作,加强案件通报、案情会商,立足司法审判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