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1月1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5]

“疝”始“疝”终——科学防治疝气

  有一种病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危及患者健康,这种病就是“疝”。医学上的疝气是指体内的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统称为“疝”。

  “疝”发病率:在中国,疝气是一种常见的人体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与婴幼儿,每年的新发病人数约在400万左右,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大约在3.6%,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则高达11.8%。
  “疝”的发病因素:疝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腹壁缺陷或孔隙过大,导致腹内压力增高而使脏器或组织突出。这些缺陷或孔隙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疝气发生的因素:
  ●先天因素:最常见某些组织 (精索、圆韧带、脐血管、股血管)穿过腹壁的部位。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搬运、挖掘等。
  ●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壁松弛。
  ●高腹压人群,如长期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啼哭、举重等。
  ●过胖或过瘦人群,前者由于脂肪堆积而增加了腹内压力,后者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了腹壁弹性减退。
  “疝”的危害:疝气是普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一旦发病不能自愈。以腹股沟疝为例,部分患者在疝气早期不痛不痒,不少人认为不需要治疗,或是认为保守治疗即可痊愈。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受罪”,如若耽误治疗,则有可能导致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等险情,重则危及生命。
  “疝”的治疗:手术是目前治愈疝气的唯一可靠方法。疝气的手术时机需综合考虑年龄、突出和嵌顿的频繁程度、麻醉手术条件等因素。手术的目的是将突出的脏器或组织复位到原来的位置,并修补腹壁缺陷或孔隙,防止再次突出。手术的方式主要分为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其存在自愈的可能。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治疗。
  “疝”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或减少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
  ●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有必要,应佩戴护腹带或束腹带。
  ●避免用力,不要用力咳嗽,也不要搬运过重的东西。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
  ●避免剧烈咳嗽、前列腺问题等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
  ●避免排便过度用力,尤其是老年人,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形成疝气。
  ●如果已经患有疝气,应尽早就医并接受手术治疗,不要拖延或忽视。
  “疝”始“疝”终是关键:许多人认为,疝气不痛不痒不需要治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得了疝气,就像好好的衣服破了一个洞,如果不补,洞会越来越大。同理,“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容易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疝”不可怕,及早治疗是关键。走出“疝”认识误区,科学诊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消除隐患,保护健康。
  总之,“疝”不是小事,它可能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危险。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任何可能与疝气有关的症状,请及时去医院检查并寻求专业的治疗。希望健康的科普能够帮助你了解更多关于疝气的知识,并提高大家对这种常见病的重视及科学防治。 (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王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