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持续中……
12月17日,本轮寒潮接近尾声,但新一股冷空气已经“发货”,12月18日,冷空气再次“到货”,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
“王炸”寒潮现身“冻哭你”没商量
大雪纷飞、气温下降,上周一开始,我国多地就感受到了寒冬的威力,从12月13日开始,“王炸”选手闪亮登场,天气舞台正式上演天寒地冻的“戏码”。
这股“王炸”寒潮的现身,让全国20个省会级大城市最低气温创下半年来新低。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冻哭预警地图”可以看到,12月16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等地全天的气温普遍在-20℃以下,而且这一带的最低气温甚至能降至 -40℃至-30℃,户外犹如一个大冰箱,冻伤风险非常高,而在新疆北部、东北大部、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普遍在-10℃,虽然不至于冻伤,但一不小心也可能冻僵。
在我省,12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我省各地最低气温介于-34.4℃(右玉)到-9.1℃(永济)之间。其中,新荣、云州、平城、右玉四个县(市、区)在-30℃以下,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太原、晋中、临汾、长治有64个县(市、区)在-20℃到-30℃之间。
这种天气情况下,可不再是“妈妈觉得你冷”,而是真的特别冷。
预计未来三天,我省各地天气晴好,降水稀少,但冷空气比较活跃,大风也不忘给寒潮天气添“一把冰”。气温“三步一跌”,往上爬得相当困难。
这不,12月18日白天到夜间,我省北中部有4级左右偏西风,到了19日,全省有4—5级、短时6级或以上西北风。这种天气情况大概会完美诠释“寒风刺骨”这个成语,大伙儿外出可是要注意防风保暖,以及道路湿滑。
在气温方面,虽然从12月17日,这轮寒潮天气的影响趋于收尾,我省大部分地区有所回暖,甚至局地的最高气温有望达到10℃,但是,冷空气哪那么容易把天气“舞台”相让。在新一股冷空气的补充下,届时我省的气温又将“急转直下”。这个12月,气温可是“坐爽了”过山车。
据山西省气象台预报,本周,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难以有明显起色,冷冷冷的感觉可能要持续到下周,加强保暖还是第一要务。
冷界“一哥”漠河低温可达-52.3℃
此次“王炸”寒潮天气过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甚至出现-40℃以下的极寒天气。
那么,问题来了,大伙儿知道我国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又能冷到什么程度?
中国天气网曾盘点了1951年—2022年所有国家级气象站的气温数据,从极端低温排行榜Top10上来看,冠军非黑龙江漠河莫属,-52.3℃。光看这个数字,都让人不由得瑟瑟发抖。亚军和季军分别“花落”新疆富蕴和内蒙古图里河,这两地的极端最低气温也达到了-50℃或以下。
-50℃有多冷?据报道,极寒天气会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出现极端冰雾天气,能见度不足10米;充满电的手机揣兜里,半小时冻没电;在室外待10分钟能把“皮都冻掉一层”……在短视频平台,有黑龙江省的网友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向网友介绍“-50℃究竟有多冷”。该网友表示,但凡在外面的铁器,手握超过10秒必定会冻伤,并提醒大家不要因为好奇,赤手去碰室外的金属物品。看来,冬天在漠河,出门得攒够足够的勇气。
如果说极端最低气温比的是寒冷的“爆发力”,那冬季平均气温则比的是寒冷的“耐力”。从常年冬季平均气温来看,黑龙江漠河依然排在首位,看来,漠河冷界“一哥”实至名归。
不过,在冬季最冷地排行榜上,内蒙古团队的实力明显更强,Top10名单中,五个地方上榜,而新疆仅有一地上榜。
使用取暖设备提防低温烫伤
天寒地冻,各种取暖设备又有了用武之地。虽然方便,但使用不当还是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的。近日,浙江的刘女士就被一只普通的热水袋给“伤害”了。临睡前,刘女士将灌满开水的热水袋放进被窝中,谁知,就在她钻进被窝把热水袋放腿上时,热水袋竟然毫无征兆地爆裂了。滚烫的开水全部喷洒到腿上。想想都疼。
普通热水袋经济实惠、使用方便,但存在橡胶老化现象,所以易发生漏水、爆裂等情况。刘女士爆裂的热水袋就是因为使用年限较长。
那“年岁”较小的热水袋就安全吗?还真不是,使用热水袋更应注意低温烫伤,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是你觉得热水袋不烫,但长时间放在身体的一个部位,热量囤积久了就会把皮肤烫伤。所以,在使用热水袋、插电式电暖气、“暖宝宝”、取暖灯等设备时,不要长时间在对同一部位使用,更不要在睡觉时使用。
记者 丁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