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寒腿”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老寒腿在西医叫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非炎症性、退化性病变。中医称为“痹症”,遇寒发作,痛苦不堪。实际上,“老寒腿”与年龄没有绝对关系,年轻人也可能患上“老寒腿”。随着年龄增长,“老寒腿”的患病率也会增加,而且病情也表现得更为严重。
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运行通畅,被寒邪侵袭后会“寒则凝滞”,气血运行不通畅而出现疼痛,使气血不能濡养经脉导致关节疼痛。
防治“老寒腿”,中医有办法。
泡脚:选用干姜、艾叶、白醋、红花,皂角刺等掺于热水(42℃左右最佳)中,热水最好没过踝关节,于睡前泡脚15—30分钟,可疏通全身经络、气血,起到祛寒活血的作用。
常灸足三里:艾草有着温阳补阳的功效。因此对于老寒腿有缓解疼痛、散寒的作用。艾灸足三里穴可温补全身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艾灸三阴交穴可补益脾、肝、肾三脏。
艾灸时,最好距穴位约3厘米左右,建议每个地方停留3—5分钟,皮肤感到温热,稍微泛红,不宜灸太久。
此外,还可以对穴位进行按揉。
膝眼穴:位于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左右计4穴。双拇食指二指按揉同侧内外膝眼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有祛风湿、散风寒、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之功。
鹤顶穴: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双手拇指或掌根按揉鹤顶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或者虚掌轻拍鹤顶穴,可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双手拇指按揉同侧三阴交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记者 丁婷婷 通讯员 成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