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将强势“上岗”
其实,不仅是我省,从11月18日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回升,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18日升温实况显示,我国北方多地一片“红火”。
但是,千万别被这大回暖给骗了。因为你走过最长的路,很可能是气温的套路,正所谓升得有多高,跌得就有多狠。冷空气已酝酿好,很可能将“一蹶不振”,走上“跌跌不休”之路。
冷空气强势来袭寒冷程度再升级
11月17日,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都回升至10℃以上。晴天控场,升温也跟着加快脚步,昨日,我省中南部多地都再度体验到了15+℃的暖。
阳光相伴,气温适宜。午后时光,安静惬意、暖意融融,这样的天气给波澜不惊的生活平添了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美中不足的是,相比于白天快速升温,最低气温的上升较为缓慢,未来几天,我省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普遍在10℃以上,局部地区甚至可达20℃,记得添衣保暖。
不过,千万别被这“春暖花开”的假象给骗了,气温升得有多高就会跌得有多狠,毕竟马上就到小雪节气了,强冷空气也已准备就绪。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11月21日—24日,强冷空气将自西向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10℃。其中,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2℃。
而在我省,本周,有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出现在11月21日—23日。
据山西省气象台播报,11月20日、21日,我省各地继续延续晴好天气的格局,最高气温仍能维持在15℃上下,不过,会有雾和霾来“捣乱”。
到了21日夜间,新一股强冷空气将携大风、降温而来。22日,小雪节气,全省有5—6级、短时7—9级西北风,气温明显下降,北部局部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冷空气+西北风,寒冷程度即将升级。23日,风力持续,全省有4—5级、短时7级或以上西北风,防寒保暖工作松懈不得。
选高品质羽绒服别光看款式价格
气温跌得狠,保暖“神器”羽绒服自然少不了。“双十一”期间,你“剁了几只手”?对已顺利抵达的“战果”是否还满意?据报道,今年“双十一”恰逢寒潮来袭,羽绒服消费迎来高潮,特别是高端鹅绒服品类的热度持续攀升,有的品牌同比增长高达107%。
羽绒服在选购上如果只看品牌、款式,以及价格,那就有点草率了。
选购一件心仪又高品质的羽绒服,还真是一个技术活儿。不仅得看填充物、蓬松度,还得看柔软度及面料等。在这个基础上,再选款式。
先说填充物。
去年,羽绒服新国标实施后,选购标准从“含绒量”变为“绒子含量”。那两者有何区别?
原来,老国标的“含绒量”里既有绒子还有绒丝,但是真正起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新国标实施后,只标注羽绒服里面绒子的含量(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之为羽绒服)。这也就是为什么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保暖性越好的原因。
再看蓬松度。
新国标并没有要求商家明示蓬松度指标,怎么判断呢?也很简单,把羽绒服拿在手里压一压、揉一揉、按一按,如果羽绒服能够快速回弹,那说明蓬松度是不差的。
很多人选购羽绒服会过度在意填充物是鸭绒还是鹅绒,其实没必要。
填充物的蓬松度主要取决于鸭和鹅的饲养周期,饲养周期越长,绒朵就会越成熟,蓬松度也会更好一些。
不过,就算鸭和鹅的饲养周期相同,那它们绒毛的保暖性差距也很小,难以被人类体感出来。
接下来,可以用摸和拍的方法体验羽绒服的柔软度和面料是否跑毛。触摸羽绒服感受柔软度,柔软度高的羽绒服羽绒梗含量较低,绒子含量更高;拍打羽绒服可以测试其面料是否跑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手在羽绒服表面仔细摸索,可以摸到鸭毛梗,那这种羽绒服日后钻毛的概率会很高,要谨慎购买。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多吃清火降燥食物
11月22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明显下降。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中的雪代表冷的意思,重点突出小,也就是说,此时节,天气还不太冷,即使下雪也不会太大。
那小雪节气会下雪吗?其实,节气“小雪”和气象学意义上的“小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专家表示,雪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大气中需要有冰晶核,有充足的水汽,温度降至0℃以下。气象学意义上,小雪的标准是24小时降水量0.1毫米至2.4毫米,或12小时降水量0.1毫米至0.9毫米。而节气小雪更多反映的是气候变化的特点。
小雪时节,在饮食上应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可考虑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山药、大枣、板栗、黑芝麻、核桃等。
需要注意的是,供暖后,室内较暖和,人体内热不宜散发,容易“上火”,所以肉食不应过量,应荤素搭配,吃一些清火降燥滋润的食物,比如白萝卜、大白菜、豆腐炖汤等,既暖和又滋润。此外,多晒太阳,睡前最好泡泡脚。
记者 丁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