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9月2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回忆我的学医之路

  我的故乡在河南省延津县,父亲是河南省新乡市钢铁厂的老工人。工厂响应国家政策动员家属下乡,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姐弟六人下乡,生活非常困难,父亲向厂里递交了三次申请才被批准一起下乡。就这样我们落户在山西省沁县南部一个小山庄。
  在这个小山庄,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度过了困难时期。3年后,县教育局办起了农业中学,虽说是半农半读,但让已辍学3年的我圆了上中学的梦想。
  本想当一个有知识的新农民,在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可当时的山区缺医少药,我母亲重病缠身,求医无门,两个小妹和唯一的弟弟都因病误治而夭亡。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我逐渐生出一个大胆的梦想:我要当医生。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更有了学习的动力,借来的中医书籍,伴我度过了煤油灯下一个个午夜时光。后来,我有幸成为沁县卫生局办的“六二六”卫校中的一员,接受医学教育和培养。
  学习期间遇到两件事让我立志将学医方向定为妇产科专业。
  第一件事是有一天,我们正高兴地送一位平安生产的产妇出院,转身发现一个大爷蹲在墙角哭得无比伤心。一问才知道,原来大爷的老伴儿去世得早,他的女儿生产后他就按照当时的习俗,每天给女儿喝米汤,盯着女儿不让她吃干粮。眼看满月已近,饿得皮包骨的女儿实在难以忍受,趁老爹没注意,偷吃了一肚子干粮,结果因肠胃不堪重负,死于胃扩张。大爷在医院十分自责,忍不住痛哭起来。
  第二件事是在一个寒冬,医院产房送来一位41岁的高龄产妇。这位产妇因屡次产后只喝米汤,缺乏营养,导致严重的骨软化症,怀孕期间又因猛吃导致胎儿较大,增加了头盆不称的病况。
  很不幸,产妇和胎儿都没有活过来,面对这样的结局,白发苍苍的婆婆老泪纵横,老实木讷的丈夫一脸迷茫。
  这悲惨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房,从此,我立志要当一名妇产科医生。
  卫校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赤脚医生”,满腔热忱化作了医者仁心,努力把医药送到老百姓的炕头上。后来,我又得到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的培养。尽管我的医术还很有限,但沁县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褒奖。面对厚爱,我的内心却十分不安,是维护自己已有的荣誉?还是努力成为一名妇产专业的专家?在我彷徨之际,我的朋友为我指明了方向——去上学!
  1972年初,我被山西省最高医学殿堂——山西医学院录取。在校期间,我光荣地成了一名中共党员,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为医院十年来第一次分配来的大学生。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刻在我骨子里的依然是作为 “赤脚医生”时的愿望,我踏遍了全省偏远的山区,两次援外在非洲工作五年,获得受援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退休十多年,我始终没有离岗,全力培养青年医生,获得省卫健委“最美老干部”荣誉称号。青春岁月的花蕾,在半个世纪里尽情地绽放,我始终心怀感恩之心,这些都源自人民对我的培养。
  吴振兰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老专家)